詠懷古跡五首·其三

[唐代] 杜甫 [简体]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塚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麵,環佩空歸夜月魂。(夜月 一作:月夜 環 一作:環)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標簽: 懷古,思鄉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成千上萬的山巒山穀連綿不斷地奔赴荊門,王昭君生長的山村還至今留存。
皇宮離開去到那塞外沙漠,最後隻留荒郊上的一座孤墳對著黃昏。
糊塗的君王隻依憑畫圖識別昭君的容顏,月夜裏環佩叮當是昭君歸魂。
千載流傳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傾訴的分明是滿腔悲憤。

注釋
荊門:山名,在今湖北宜都西北。
明妃:指王昭君。
去:離開。
紫台:漢宮,紫宮,宮廷。
朔漠:北方的沙漠。
青塚:指王昭君的墳墓。
省識:略識。
春風麵:形容王昭君的美貌。

賞析

這是組詩《詠懷古跡五首》其中的第三首,詩人借詠昭君村、懷念王昭君來抒寫自己的懷抱。詩人有感於王昭君的遭遇。寄予了自己深切的同情,同時表現了昭君對故國的思念與怨恨,並讚美了昭君雖死,魂魄還要歸來的精神,從中寄托了詩人自己身世及愛國之情。全詩敘事明確,形象突出,寓意深刻。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創作背景

公元766年(唐代宗大曆元年)作者從夔州出三峽,到江陵,先後遊曆了宋玉宅、庾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宮、先主廟、武侯祠等古跡,對於古代的才士、國色、英雄、名相,深表崇敬,寫下了《詠懷古跡五首》,以抒情懷。本首詩是組詩中的第三首。

參考資料:
1、蕭滌非.杜甫詩選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252-256
2、蕭滌非 等.唐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575-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