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暮歸南山 / 歸故園作 / 歸終南山

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白發催年老,青陽逼歲除。永懷愁不寐,鬆月夜窗虛。

標簽:
譯文及注釋

譯文
不再在朝廷宮門前陳述已見,返歸終南山我那破舊的茅屋。
沒有才能才使君主棄我不用,又因多染病痛朋友也漸漸疏遠。
白發漸漸增多催人慢慢老去,歲暮已至新春已經快要到來了。
心懷愁緒萬千使人夜不能寐,鬆影月光映照窗戶一片空寂。

注釋
歲暮:年終。南山:唐人詩歌中常以南山代指隱居題。這裏指作者家鄉的峴山。一說指終南山。
北闕:皇宮北麵的門樓,漢代尚書奏事和群臣謁見都在北闕,後因用作朝廷的別稱。《漢書·高帝紀》注:“尚書奏事,渴見之徒,皆詣北闕。”休上書:停止進奏章。
敝廬:稱自己破落的家園。
不才:不成材,沒有才能,作者自謙之詞。明主:聖明的國君。
多病:一作“臥病”。

賞析

此詩係詩人歸隱之作,詩中發泄了一種怨悱之情。首聯兩句記事,敘述停止追求仕進,歸隱南山;頷聯兩句說理,抒發懷才不遇的感慨;頸聯兩句寫景,自歎虛度年華,壯誌難酬;尾聯兩句闡發愁寂空虛之情。全詩語言豐富,層層輾轉反複,風格悠遠深厚,富有韻味。

落第後的孟浩然有一肚子的牢騷而又不好發作,因而以自怨自艾的形式抒發仕途失意的幽思。這首詩表麵上是一連串的自責自怪,骨子裏卻是層出不盡的怨天尤人;說的是自己一無可取之言,怨的是才不為世用之情。

創作背景

約在公元728年(唐開元十六年),四十歲的孟浩然來長安應進士舉落第了。這次應試失利,使他大為懊喪,他想直接向皇帝上書,又很猶豫。這首詩是在這樣心緒極端複雜的情況下寫出來的。

參考資料:
1、蘅塘退士 等.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華文出版社,200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