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近覺寒早,草堂霜氣晴。
樹凋窗有日,池滿水無聲。
果落見猿過,葉幹聞鹿行。
素琴機慮靜,空伴夜泉清。
譯文
近靠山邊覺得寒氣來得特別早,晴空下的草堂籠罩著一片霜氣。
樹葉凋零了,窗邊還有陽光照著;池塘滿了,水依然沒有聲音。
樹上的果實成熟落下,葉子也幹枯了,因此看見猿猴在林中走過,也聽得見鹿行的聲音。
彈著素琴心情恬淡平靜,到夜裏隻有潺潺清泉聲相伴。
注釋
堂:茅草蓋的堂屋。舊時文人常以“草堂”名其所居,以標風操之高雅。
樹凋:樹葉凋落。
葉幹:葉子幹枯。
素琴:不加裝飾的琴。機慮:猶思慮。靜:一作“息”。
此詩是借對山居氣候景物的描寫,反映詩人恬澹自適的心境,而以早秋為一篇著色重點。
秋天剛到,山家便覺爽氣襲人。報晴的霜訊,也從每天淩晨得知,這就是“城市尚餘三伏熱,秋光先到野人家”的山居氣候特征。首聯以早寒和霜晴寫山居早秋的生活感覺,有空中作畫之妙。頷聯拈出“樹凋窗有日,池滿水無聲”人們常見的景物,寫成妙手偶得的佳句,可見詩人靜觀事物,善於攝取的藝術本領。即歌德所說:“詩人的本領,在於他有足夠的智慧,能從慣見的事物中看出引人入勝的側麵。
根據詩題,此詩所寫季節是秋天,地點似在長安鄠郊(今陝西戶縣),具體作年不詳,約在唐文宗大和六年(832年)至開成五年(840年)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