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相作

避賢初罷相,樂聖且銜杯。
為問門前客,今朝幾個來。

標簽:
譯文及注釋

譯文
辭去相位,讓給有才能的賢士,愛酒如命正好開懷暢飲。
試問過去常來我家做客的人,今天會有幾個還肯前來?

注釋
罷相:罷免宰相官職。
避賢:避位讓賢,辭去相位給賢者擔任。李適之天寶元年任左相,後遭李林甫算計,失去相位。
樂聖:指愛好喝酒。且:尚且,還。銜杯:口含酒杯,指飲酒。
為(wèi)問:請問,試問。為,此處表假設。一作“借”。
今朝(zhāo);今天,現在。

創作背景

李適之從公元742年(天寶元年)至公元746年(五載)擔任左相。當他的友好韋堅等先後被李林甫誣陷構罪,他就“俱自不安,求為散職”。而在天寶五載,當他獲準免去左相職務,改任清要的太子少保時,寫下這首詩。

賞析

這首詩通過反語、俚語和雙關語,描寫了自己罷相之後的感受,深刻地諷刺了奸臣弄權和小人諂媚的官場狀況。

“避賢初罷相,樂聖且銜杯。”兩句是說自己的相職一罷免,皇帝樂意我給賢者讓了路,我也樂意自己盡可喝酒了,公私兩便,君臣皆樂,值得慶賀,那就舉杯吧。“避賢”是成語,意思是給賢者讓路。“樂聖”是雙關語,“聖”即聖人,但這裏兼用兩個代稱,一是唐人稱皇帝為“聖人”,二是沿用曹操的臣僚的隱語,稱清酒為“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