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赴吳興登樂遊原一絕

[唐代] 杜牧 [简体]

清時有味是無能,閑愛孤雲靜愛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樂遊原上望昭陵。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天下太平之時,像我這般無大才的過得很有興味,閑時喜歡如孤雲般逍遙悠閑,靜時就如老僧的靜空恬淡。
我將手持符節,遠去江海,臨去之前,到樂遊原上去西望那位文治武功煊赫一時的明君唐太宗的陵墓。

注釋
吳興:即今浙江省湖州市。樂遊原:在長安城南,地勢高敞,可以眺望,是當時的遊覽勝地。
“清時”句:意謂當這清平無所作為之時,自己所以有此閑情。
一麾(huī):旌旗。
昭陵:唐太宗的陵墓。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作者於公元850年(唐宣宗大中四年)將離長安到吳興(今浙江湖州)任刺史時所作。杜牧,一心想報效國家。他曾在京都長安任吏部員外郎,職位清閑,難有作為。他不想這樣無所事事地虛度年華,所以這次請求外放,得到批準後,便寫下了這首詩表達心情。

參考資料:
1、蘅塘退士 等.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元曲三百首:華文出版社,2009:85-86
2、沈祖棻 等.唐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067-1068
賞析

此詩先說自己才華平庸,喜歡如孤雲般自在,如和尚般清淨,表達了一種閑適的生活意趣;然後寫自己臨上任前對長安的不舍,回望唐太宗的昭陵,表達了想出守外郡為國出力,又不忍離京的忠君愛國之情。全詩以登樂遊原起興,以望昭陵戛止,采用了“托事於物”的興體寫法,是一篇難得的佳作。

在唐人七絕中,也和在整個古典詩歌中一樣,以賦、比二體寫成的作品較多,興而比或全屬興體的較少。杜牧這首詩采用了“托事於物”的興體寫法,表達了作者的愛國之情,稱得上是一首“言在此而意在彼”、“言已盡而意有餘”的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