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感

絕域從軍計惘然,東南幽恨滿詞箋。
一簫一劍平生意,負盡狂名十五年。

標簽: 愛國,勵誌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從軍疆場的壯誌難酬令人悵惘,隻能將對東南形勢的憂慮情懷注滿詩行。
賦詩抒懷和仗劍抗敵是我平生誌願,如今十五年過去,白白辜負了“狂士”聲名。

注釋
絕域:隔絕的地域,言其遠。此指我國邊疆。
惘(wǎng)然:失誌的樣子。指從軍的願望未能實現。
東南:指我國東南沿海一帶。當時英、美、葡等國已開始在東南沿海一帶的廣州、漳州(今屬廈門)、寧波進行經濟掠奪。
詞箋(jiān):寫詩詞的紙,亦可作“詩詞”看。箋,古代小幅而極精致的紙。
負:辜負。

創作背景

該詩作於公元1823年(道光三年),作者三十二歲。麵對內憂外患日益嚴重的國勢,龔自珍憂心如焚。他希望能以自己的文才武略為國出力。然而,這一年春他第四次參加會試落第,連續的失敗使他痛感報國無門便寫了這首詩抒發報國誌向。

參考資料:
1、朱邦蔚,關道雄譯注.古代文史名著選譯叢書:鳳凰出版社,2011.05:第141頁
鑒賞

這是一首充滿強烈愛國主義激情的詩篇,抒發了憂心國事,尤其是對東南沿海地區遭遇列強侵淩的深重憂患,表達了不畏宵小之徒的嘲笑,願以文才武略報效國家的愛國情懷。

“絕域從軍計惘然,東南幽恨滿詞箋。”兩句,感慨立功邊塞之誌不能如願,隻得借詩把閑散於東南的滿腔幽恨抒發出來。由“絕域從軍”即一向關注的西北邊疆局勢遙遙說起,實指那種“氣寒西北何人劍”的經世雄心,可是現實中哪裏能尋得這樣一個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