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歌·禮魂

[先秦] 屈原 [简体]

成禮兮會鼓,傳芭兮代舞;
姱女倡兮容與;
春蘭兮秋菊,長無絕兮終古。

標簽: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祭祀禮已完畢緊緊敲起大鼓,傳遞手中花更相交替而舞;
姣美的女子唱得從容自如。
春天供以蘭秋天又供以菊,長此以往不斷絕直到終古。

注釋
成禮:指祭祀之禮完畢。會鼓:急疾擊鼓,鼓點密集。
芭(bā):通“葩”,一種香草
姱(kuā誇):美好。
倡:同“唱”。
容與:舒緩。

參考資料:
1、薑亮夫等.先秦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年:785-786
2、郭沫若.郭沫若全集,卷二: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10月:341-342
創作背景

一說此篇是通用於前麵十篇祭祀各神之後的送神曲;另一說認為屈原寫作這篇祭詩的背景是在楚國兩次大敗於秦之後,內容與《國殤》的聯係(魂與殤),所處於《國殤》之後,可以認定它是相當於《國殤》的亂辭的卒章,而非《九歌》“送神曲”。

參考資料:
1、周健.九歌九篇無《國殤》、《禮魂》[J].湘潭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82-04-02
賞析

由於所送的神中有天地神也有人鬼,所以不稱“禮神”而稱“禮魂”。

對此篇的理解,從題目到內容一直分歧較大。王逸《楚辭章句》雲:“言祠祀九(十)神,皆先齋戒,成其禮敬,乃傳歌作樂,急疾擊鼓,以稱神意也。”今人陳子展以為“這像是說《禮魂》是為祭祀十神成禮之後,又傳歌作樂,以娛樂眾神而作,不是為祭祀任何一神而作”(《楚辭解題》)。明汪瑗《楚辭集解》、清張詩《屈子貫》則宣稱此篇是“前十篇之亂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