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深橡子熟,散落榛蕪岡。
傴僂黃發媼,拾之踐晨霜。
移時始盈掬,盡日方滿筐。
幾曝複幾蒸,用作三冬糧。
山前有熟稻,紫穗襲人香。
細獲又精舂,粒粒如玉璫。
持之納於官,私室無倉箱。
如何一石餘,隻作五鬥量!
狡吏不畏刑,貪官不避贓。
農時作私債,農畢歸官倉。
自冬及於春,橡實誑饑腸。
吾聞田成子,詐仁猶自王。
籲嗟逢橡媼,不覺淚沾裳。
秋深橡子熟,散落榛蕪岡。
傴僂黃發媼,拾之踐晨霜。
移時始盈掬,盡日方滿筐。
幾曝複幾蒸,用作三冬糧。
山前有熟稻,紫穗襲人香。
細獲又精舂,粒粒如玉璫。
持之納於官,私室無倉箱。
如何一石餘,隻作五鬥量!
狡吏不畏刑,貪官不避贓。
農時作私債,農畢歸官倉。
自冬及於春,橡實誑饑腸。
吾聞田成子,詐仁猶自王。
籲嗟逢橡媼,不覺淚沾裳。
譯文
秋意深沉,橡樹結的果子早已熟透,一顆一顆散落在荒蕪的山岡上。
一個駝背的,花白頭發的老婆婆,一大清早就踩著冷冷的秋霜,在山坡上撿橡子。
老人家行動不便,手腳很不利索,整整一天,不過撿了一小筐。
我問她:“老媽媽,你撿這些橡子做什麽用?”她回答:“回去曬幹,再蒸一蒸,用來做過冬的糧食。
”
老人一家在山前本來有幾畝稻田,今年收成不錯,沉甸甸的稻穗香氣襲人!
小心的收割、舂米,官家來收秋糧時,全部拿出來,一點也沒有私留。
可是,為什麽明明一石多的大米,官家的稱量出來竟然隻有五鬥!
這些貪官汙吏狡黠無恥,罪大惡極!
他們拿官糧來放私債,等連本帶利收回,又放到官家的糧倉裏麵。
此詩是作者《正樂府十篇》中的第二首。這首詩大致可分為三段。
從“秋深橡子熟”至“用作三冬糧”八句為第一段,寫老媼拾橡子的艱辛及用途。前四句寥寥數筆,便點出時令、地點、人物、事件和具體活動時間,勾畫了一幅孤淒悲楚的荒山拾橡圖。“傴僂黃發”,狀出老媼筋骨累斷、膏脂枯幹的形象;“踐晨霜”則說明老媼動身之早,天氣之寒。從人物形象和動作方麵,讀者可以看出統治者給人民所留下的種種創傷。五到八句寫橡實的拾取、製作之難和它對老媼的“寶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