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野望

[唐代] 王勃 [简体]

江曠春潮白,山長曉岫青。
他鄉臨睨極,花柳映邊亭。

標簽: 抒情,思鄉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江麵上空曠無比,春潮泛起白色波濤,一波高過一波。山峰挺拔峭立,晨光中,山上處處一片青綠。
我獨自一人在異地他鄉極目遠望,看見江邊紅花綠樹掩映著亭子,好一派美好春光。

注釋
曠:空闊。
潮:定時漲落的波濤,早晨的叫潮,晚上的叫汐。
岫(xiù):山峰。晉陶淵明《歸去來辭》有“雲無心而出岫”之句。
邊亭:報警的烽火台,晉張景陽《雜詩十首》有 “長鎊鳴鞘中,烽火列邊亭”。

賞析

此詩描寫了初春的山景水色,表現遊子淡淡的思鄉之情。一句寫水,初春氣暖,冰融水流,河床空曠寬闊了,是橫寫。二句寫山,青山蒼翠,一片碧綠,是縱寫。前兩句詩描寫“江曠”、“山長”之景,雄渾闊大,氣象萬千,為詩歌的展開提供了廣闊的背景。後兩句詩突出“他鄉”二字,在天長地闊的春光中,詩人獨自一人在異地他鄉麵對,此情此景類似杜甫“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旅夜書懷》)。

三、四句進一步寫遠望,特意點出“他鄉”,後邊才有了驛道“長亭”以及柳和花。春天往往是家人思念外出之人的時節,也是遊子思鄉的最甚時節,何況又在早晨。詩寫得含蓄美妙,情景交融。此詩與杜甫的另外一首詩相似:“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絕句》)杜甫漂泊他鄉,望著眼前迷人的春景,思鄉之情越發強烈,不禁發出春將歸去,而人無歸期的感歎。

創作背景

此詩當作於王勃被斥出沛王府之後,高宗幹封年間(666~667年)客居巴蜀時。此種遭遇,羈旅之中,最易引發感傷情緒,而在此詩中,卻表現為明快。

參考資料:
1、羅宗強等著.隋唐五代文學史 (上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03月第1版:第6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