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幽州台歌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往前不見古代招賢的聖君,向後不見後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隻有那蒼茫天地悠悠無限,止不住滿懷悲傷熱淚紛紛。

注釋
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現今北京市。幽州台:即黃金台,又稱薊北樓,故址在今北京市大興,是燕昭王為招納天下賢士而建。
前:過去。古人:古代那些能夠禮賢下士的聖君。
後:未來。來者:後世那些重視人才的賢明君主。
念:想到。悠悠:形容時間的久遠和空間的廣大。
愴(chuàng)然:悲傷淒惻的樣子。涕:古時指眼淚。

創作背景

這首詩寫於公元696年(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陳子昂是一個具有政治見識和政治才能的文人。詩人接連受到挫折,眼看報國宏願成為泡影,因此登上薊北樓,慷慨悲吟,寫下了《登幽州台歌》。

參考資料:
1、王運熙 等.唐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46-47
賞析

詩人具有政治見識和政治才能,他言敢諫,但沒有被武則天采納,屢受擊,心情鬱鬱悲憤。詩歌寫登上幽州薊北樓遠望,悲從中來,並以“山河舊,人物不同”來抒發自己“生不逢時的哀歎。語言奔放,富有感染力。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這是一聲人生短暫的感喟。詩人縱觀古往今來,放眼於曆史的長河,不能不感到人生的短促。天地悠悠,人生匆匆,短短的幾十年真如白駒之過隙,轉瞬之間就消失了。這種感歎既可以引出及時行樂的頹廢思想,也可以引發加倍努力奮鬥的誌氣。自古以來有多少仁人誌士並不因感到人生短暫而消沉頹唐,反而更加振作精神,使自己有限的一生取得接近無限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