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秦淮

[唐代] 杜牧 [简体]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浩渺寒江之上彌漫著迷蒙的煙霧,皓月的清輝灑在白色沙渚之上。入夜,我將小舟泊在秦淮河畔,臨近酒家。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為亡國之恨黍離之悲,竟依然在對岸吟唱著淫靡之曲《玉樹後庭花》。

注釋
選自馮集梧《樊川文集》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秦淮,即秦淮河,發源於江蘇句容大茅山與溧(lì)水東廬山兩山間,經南京流入長江。相傳為秦始皇南巡會稽時開鑿的,用來疏通淮水,故稱秦淮河。
泊:停泊。
商女:以賣唱為生的歌女。
後庭花:歌曲《玉樹後庭花》的簡稱。南朝陳皇帝陳叔寶(即陳後主)溺於聲色,作此曲與後宮美女尋歡作樂,終致亡國,所以後世稱此曲為“亡國之音”。

譯文及注釋二

譯文
迷離的月色下,輕煙籠罩寒水、白沙,夜晚船隻停泊在秦淮邊靠近岸上的酒家。
賣唱的歌女好似不懂什麽叫亡國之恨,隔著江水仍然高唱著《玉樹後庭花》。

注釋
秦淮:即秦淮河,發源於江蘇句容大茅山與溧水東廬山兩山間,經南京流入長江。相傳為秦始皇南巡會稽時開鑿的,用來疏通淮水,故稱秦淮河。曆代均為繁華的遊賞之地。
煙:煙霧。
泊:停泊。
商女:以賣唱為生的歌女。
後庭花:歌曲《玉樹後庭花》的簡稱。南朝陳皇帝陳叔寶(即陳後主)溺於聲色,作此曲與後宮美女尋歡作樂,終致亡國,所以後世把此曲作為亡國之音的代表。

創作背景

杜牧前期頗為關心政治,對當時百孔千瘡的唐王朝表示憂慮。詩人夜泊秦淮河岸,眼見燈紅酒綠,耳聞淫歌豔曲,觸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國勢日衰,當權者昏庸荒淫,便感慨萬千,寫下了這首《泊秦淮》。

參考資料:
1、蘅塘退士 等.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華文出版社,2009:86-87
2、於海娣 等.唐詩鑒賞大全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376
3、李靜 等.唐詩宋詞鑒賞大全集.北京:華文出版社,2009:190
賞析

此詩是詩人夜泊秦淮時觸景感懷之作,前半段寫秦淮夜景,後半段抒發感慨,借陳後主(陳叔寶)因追求荒淫享樂終至亡國的曆史,諷刺那些不從中汲取教訓而醉生夢死的晚唐統治者,表現了作者對國家命運的無比關懷和深切憂慮的情懷。

這首詩中的第一句就是不同凡響的,那兩個“籠”字就很引人注目。煙、水、月、沙四者,被兩個“籠”字和諧地溶合在一起,繪成一幅極其淡雅的水邊夜色。它是那麽柔和幽靜,而又隱含著微微浮動流走的意態,筆墨是那樣輕淡,可那迷蒙冷寂的氣氛又是那麽濃。首句中的“月、水”,和第二句的“夜泊秦淮”是相關聯的,所以讀完第一句,再讀“夜泊秦淮近酒家”,就顯得很自然。

賞析二

秦淮,即秦淮河,發源於江蘇溧水東北,橫貫金陵(今江蘇南京)入長江。六朝至唐代, 金陵秦淮河一帶一直是權貴富豪遊宴取樂之地。這首詩是詩人夜泊秦淮時觸景感懷之作,於六代興亡之地的感歎中,寓含憂念現世之情懷。 

這詩在語言運用方麵,也頗見工夫。首句寫景,“煙”、“水”、“月”、“沙”由兩個“籠”字聯係起來,融合成一幅朦朧冷清的水色夜景,渲染氣氛,朦朧中透出憂涼。次句點題,並以“近酒家”的豐富內涵啟動思古之幽情,秦淮一帶在六朝時是著名的遊樂場所,酒家林立,因此昔日那種歌舞遊宴的無盡繁華實已包含在詩人此時的思緒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