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白水書付過

[宋代] 蘇軾 [简体]

紹聖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遊白水佛跡院,浴於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輒為潭,深者縋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濺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跡數十,所謂佛跡也。

暮歸倒行,觀山燒火,甚俛仰,度數穀,至江山月出,擊汰中流,掬弄珠璧。

到家二鼓,複與過飲酒,食餘甘煮菜。顧影頹然,不複甚寐。書以付過。東坡翁。

標簽: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紹聖元年十月十二日,我與小兒子蘇過遊白水佛跡院,在溫泉中沐浴,水很熱,它的源頭大概能使東西熟透。

沿著山路向東走,在稍稍偏北的地方,有一道瀑布高七八十丈。山路有八九個彎道,每個彎道處都是潭水。潭水深的地方,用繩子拴住石頭從上往下送入五丈,還到不了底。潭水像雪花般飛濺,聲音如雷鳴般轟響,令人又驚又喜。水邊的懸崖上有幾十處巨大的腳印,這就是人們所說的佛跡。

傍晚時我們順來路返回,欣賞山上的火燒雲,十分的壯觀。一會兒上山,一會兒下山走過幾條山穀。到了江邊,此時月亮從山後麵出來,在江心劃船,用手撥弄水中玉碧明珠似的月影。

回到家已是二更時分,我與蘇過再次飲酒,吃著橄欖菜。回頭看自己的影子,淒涼之感湧上心頭,就再難安眠。寫下這些文字交給過兒。蘇東坡記。

賞析

此篇與《記遊鬆風亭》作於同時同地。這是一篇寫得非常優美的遊記,描述自己和小兒子蘇過泡溫泉和遊覽佛跡院的一天經曆,表達了東坡清素的閑情逸致,以及隨遇而安、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此文敘次井然,寥寥數語,描景物如畫,詳略得當,情景交融。

文章開篇簡潔交代了遊覽的時間和地點後即展開具體的描寫。首先寫白天遊覽所見,主要寫了溫泉、懸瀑和佛跡三景,描寫時抓住了三景各自的特色。

寫溫泉,著眼於水溫之高:“熱甚,其源殆可熟物。”因為二人均在其中洗過澡,故體會甚為真切。

創作背景

這篇文作於紹聖元年(公元1094年)蘇軾貶官惠州(今廣東省惠陽市)時所作,年五十九歲,風燭殘年,政治上失意,兄弟同竄,家屬離散,病骨支離。

參考資料:
1、牛寶彤選注.三蘇文選: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03月第1版:第21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