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運

時運,遊暮春也。春服既成,景物斯和,偶景獨遊,欣慨交心。

邁邁時運,穆穆良朝。
襲我春服,薄言東郊。
山滌餘靄,宇曖微霄。
有風自南,翼彼新苗。

洋洋平澤,乃漱乃濯。
邈邈遐景,載欣載矚。
稱心而言,人亦易足。
揮茲一觴,陶然自樂。

延目中流,悠想清沂。
童冠齊業,閑詠以歸。
我愛其靜,寤寐交揮。
但恨殊世,邈不可追。

斯晨斯夕,言息其廬。
花藥分列,林竹翳如。
清琴橫床,濁酒半壺。
黃唐莫逮,慨獨在餘。

標簽: 抒情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時運》詩是寫暮春出遊的。春天的衣服已經穿穩了,春天的景色是那麽和美,獨自出遊隻有影子作伴,不禁欣喜與慨歎交替襲來。

天回地轉,時光邁進,溫煦的季節已經來臨。
穿上我春天的服裝,去啊,去到那東郊踏青。
山巒間餘剩的煙雲已被滌蕩,天宇中還剩一抹淡淡的雲。
清風從南方吹來,一片新綠起伏不停。

長河已被春水漲滿,漱漱口,再把腳手衝洗一番。
眺望遠處的風景,看啊看,心中充滿了喜歡。
人但求稱心就好,心意滿足並不困難。
喝幹那一杯美酒,自得其樂,陶然複陶然。

放眼望河中滔滔的水流,遙想古時清澈的沂水之湄。
有那十幾位課業完畢的莘莘學子,唱著歌兒修褉而歸。
我欣羨那種恬靜的生活,清醒時,睡夢裏時刻縈回。
遺憾啊,已隔了好多世代,先賢的足跡無法追隨。

賞析

這首詩模仿《詩經》的格式,用四言體,詩題取首句中二字,詩前有小序,點明全篇的宗旨。本來,漢魏以後,四言詩已漸趨消歇。因為較之新興的五言詩來,其節奏顯得單調,而且為了湊足音節,常需添加無實義的語詞,也就不夠簡練。但陶淵明為了追求平和閑靜、古樸淡遠的情調,常有意選用節奏簡單而平穩的四言詩體。因為是有意的選擇,其效果比《詩經》本身更為明顯。

全詩牽涉到這樣一個典故:據《論語》記載,一次孔子和一群門徒圍坐在一起,他讓各人說出自己的誌向。最後一個是曾點,他說:“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意思是:在暮春時節,天氣暖和得已經穿得住春裝了,和五六個成年朋友一起,帶上六七個少年人,到曲阜南麵的沂水裏入浴,再登上求雨的土壇,迎著春風的吹拂,然後一路唱著歌回家。

創作背景

此詩寫作時間在晉安帝元興三年(404年)。當時陶淵明四十歲,正閑居在家鄉尋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他在三月三日出遊東郊,想起曾點說過的那一番話,寫下了這首紀遊的《時運》詩。古代三月三有修褉的風俗,此詩中的“遊暮春”、“春服既成”、“乃漱乃濯”等正與修褉事相合。

參考資料:
1、吳小如 等.漢魏六朝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483-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