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人共遊周家墓柏下

今日天氣佳,清吹與鳴彈。
感彼柏下人,安得不為歡。
清歌散新聲,綠酒開芳顏。
未知明日事,餘襟良以殫。

標簽: 抒情
譯文及注釋

譯文
今日天氣多美好,管樂清吹鳴琴彈。
感慨柏下長眠者,人生怎能不為歡?
清歌一曲發新聲,新酒使人開笑顏。
未知明日生死事,快意當前且盡歡。

注釋
諸人:眾人。周家墓:據《晉書·周訪傳》載:陶侃(kǎn)當初鄉居未顯達時,遭父母喪,將要下葬,家中忽失一牛。陶侃尋牛時遇一老父,老父說:“前岡見一牛,眠山汙中,其地若葬,位極人臣矣。”又指一山說:“此亦其次,當出二千石。”於是陶侃葬父母於前一山。將另一山指示給周訪,訪葬其父,果為刺史。陶、周兩家世婚。陶淵明這次所遊之地,也許就是周訪家墓。
清吹:指管樂器。鳴彈:指弦樂器。

賞析

這首詩就內容看,當是陶淵明歸田以後的作品。篇幅簡短,內容平凡,但卻博得很多人的讚賞,當有其不平凡的所在。說平凡,如“今日天氣佳,清吹與鳴彈。”“清歌散新聲,綠酒開芳顏。”寫在某一天氣候很好的日子裏,和一些朋友結伴出遊,就地開顏歡飲,或唱“清歌”,或吹管樂和彈奏弦樂以助興。這都是很普通的活動,詩所用的語言也很普通。說不平凡,因為所遊是在人家墓地的柏樹下,要“為歡”偏又選擇這種容易引人傷感的地方。

在引人傷感的地方能夠“為歡”的人,不是極端麻木不仁的庸夫俗子,應該就是胸懷極端了悟超脫,能勘破俗諦,消除對於死亡的畏懼的高人。淵明並不麻木,他明顯地“感彼柏下人”死後長埋地下所顯示的人生短促與空虛;並且又從當日時事的變化,從自身的生活或生命的維持看,都有“未知明日事”之感。在這種情況下,還能“為歡”;還能做到“餘襟良已殫”,即能做到胸中鬱積盡消,歡情暢竭,當然有其高出於人的不平凡的了悟與超脫。

創作背景

公元406年(義熙二年)詩人歸田以後,同幾位友人共遊周家墓柏下,在路上看到諸多事物,又聯想到了自己退隱之後的境況,於是寫下了這首詩。

參考資料:
1、孟二冬 .《陶淵明集譯注》 :昆侖出版社 ,2008-01 .第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