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影神三首

貴賤賢愚,莫不營營以惜生,斯甚惑焉;故極陳形影之苦,言神辨自然以釋之。好事君子,共取其心焉。

形贈影
天地長不沒,山川無改時。
草木得常理,霜露榮悴之。
謂人最靈智,獨複不如茲。
適見在世中,奄去靡歸期。
奚覺無一人,親識豈相思。
但餘平生物,舉目情淒洏。
我無騰化術,必爾不複疑。
願君取吾言,得酒莫苟辭。

影答形
存生不可言,衛生每苦拙。
誠願遊昆華,邈然茲道絕。
與子相遇來,未嚐異悲悅。
憩蔭若暫乖,止日終不別。
此同既難常,黯爾俱時滅。
身沒名亦盡,念之五情熱。
立善有遺愛,胡為不自竭?
酒雲能消憂,方此詎不劣!

神釋
大鈞無私力,萬理自森著。
人為三才中,豈不以我故。
與君雖異物,生而相依附。
結托既喜同,安得不相語。
三皇大聖人,今複在何處?
彭祖愛永年,欲留不得住。
老少同一死,賢愚無複數。
日醉或能忘,將非促齡具?
立善常所欣,誰當為汝譽?
甚念傷吾生,正宜委運去。
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
應盡便須盡,無複獨多慮。

標簽: 哲理
譯文及注釋

譯文
人無論貴賤賢愚,都戮力勞心,操持經營,愛惜自己的生命。這種做法是實在是很困惑很糊塗的。因此極力陳述形影對此的抱苦含怨之辭,講述神辨析自然之理來開釋它們。關心此事的人們可以於此獲取普遍的道理。

形贈影
天地長久,永遠不會湮滅,山川走形,永遠不會變更。
我們平時隨處可見的草木,雖然生命短暫,但它們卻擁有大自然恒久不變的道理:盡管冬霜使它們枯萎,然而當春天的露水降臨時,它們又會重新煥發。
人類是所謂的萬物靈長,在生命這個話題上,卻反而不能像那些植物一樣得到永恒。
適才還在世間相見,可轉眼就去了另一個世界,永無歸期。

賞析

形神問題是中國哲學中的一個重要命題,特別是老莊哲學中涉及形神關係的論述很多,如《文子·下德》中引老子語曰:“太上養神,其次養形。”《淮南子·原道訓》中說:“以神為主者,形從而利;以形為製者,神從而害。”都表示了以神為主,以形為輔,神貴於形的觀念。同時也指出了形神一致,不可分割的聯係,如《淮南子·原道訓》中說:“夫形者,生之舍也;氣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製也;一失位,則三者傷矣。

”即指出了形、氣、神三者對於生命雖各有各的功用,然三者互相聯係,不可缺一。又如漢初推崇黃老思想的司馬談在《論六家要指》中說:“凡人之所生者,神也;所托者,形也;神太用則竭,形大勞則敝,形神離則死。”更直接地指出了形神合一,這便是老莊哲學中樸素唯物主義思想的體現。

創作背景

這三首詩大約作於東晉義熙九年(413年),陶淵明當時四十九歲。陶淵明一般被認為是田園詩人,寫的都是田園詩。這其實是一個誤解。田園詩隻是陶詩的一部份,田園詩不足以概括陶淵明的詩,田園詩人也不足以概括陶淵明。

參考資料:
1、郭維森 包景誠.陶淵明集全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2:4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