誡子書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誌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複何及! (淡泊 一作:澹泊;淫慢 一作:慆慢)

標簽: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有道德修養的人,依靠內心安靜來修養身心,以儉樸節約財物來培養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誌向,不排除外來幹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幹來自勤奮學習。如果不學習就無法增長自己的才幹,不明確誌向就不能在學習上獲得成就。縱欲放蕩、消極怠慢就不能勉勵心誌使精神振作,冒險草率、急燥不安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誌隨歲月逐漸消逝。

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為社會所用,隻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窮困的破舍裏,到時悔恨又怎麽來得及?

創作背景

這篇文章作於公元234年(蜀漢建興十二年),是諸葛亮寫給他八歲的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諸葛亮一生為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為了蜀漢國家事業日夜操勞,顧不上親自教育兒子,於是寫下這篇書信告誡諸葛瞻。

參考資料:
1、劉琦 編著 .曆代小品文名篇賞析 .長春 :吉林文藝出版社 ,2011 :88-89 .
賞析

這是諸葛亮寫給他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從文中可以看作出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潔、才學淵博的父親,對兒子的殷殷教誨與無限期望盡在此書中。全文通過智慧理性、簡練謹嚴的文字,將普天下為人父者的愛子之情表達得非常深切,成為後世曆代學子修身立誌的名篇。

古代家訓,大都濃縮了作者畢生的生活經曆、人生體驗和學術思想等方麵內容,不僅他的子孫從中獲益頗多,就是今人讀來也大有可借鑒之處。三國時蜀漢丞相諸葛亮被後人譽為“智慧之化身”,他的《誡子書》也可謂是一篇充滿智慧之語的家訓,是古代家訓中的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