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蠻·溪山掩映斜陽裏

溪山掩映斜陽裏,樓台影動鴛鴦起。隔岸兩三家,出牆紅杏花。
綠楊堤下路,早晚溪邊去。三見柳綿飛,離人猶未歸。

標簽: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溪水和山峰都籠罩在夕陽餘暉之中。微風吹拂下,溪水蕩起層層綠波,倒映在水中的樓台也仿佛在晃動,驚起了水麵上的鴛鴦。溪水的兩岸,隻住著兩三戶人家,一枝嬌豔的杏花從院牆上探出頭來。
在楊柳掩映的溪邊小路上,有人天天在那裏徘徊觀望。年年看柳絮飄飛,至今已經看了三次,離人為什麽還不還鄉?

注釋
菩薩蠻:本唐教坊曲,後用為詞牌。亦作《菩薩鬘》,又名《子夜歌》、《重疊金》等。唐宣宗大中年間,女蠻國派遣使者進貢,她們身上披掛著珠寶,頭上戴著金冠,梳著高高的發髻,讓人感覺宛如菩薩,當時教坊就因此製成《菩薩蠻曲》,於是後來《菩薩蠻》成了詞牌名。另有《菩薩蠻引》、《菩薩蠻慢》。《菩薩蠻》也是曲牌名,屬北曲正宮,字句格律與詞牌前半闋同,用在套曲中。

賞析

此詞寫景以抒情,情因景生,描繪了思婦盼望遠行丈夫歸來的情思。全詞緊緊圍繞一個“溪”字構圖設色,表情達意,寫得清新自然,不落俗套,饒有情韻,耐人尋味。

首句“溪山掩映斜陽裏”寫斜陽映照下的溪山,側重點於“溪”字。次句“樓台影動鴛鴦起”,補足上文,進一步寫溪中景色。夕陽斜照之下,溪中不僅有青山的倒影,而且還有樓台的倒影,還有對對鴛鴦溪中嬉水。上句專寫靜景,下句則動中有靜。“樓台影動”,表明溪水微風吹拂之下,蕩起層層綠波,樓台的影子也仿佛晃動一般。再添上“鴛鴦起”一筆,整個畫麵就充滿了盎然生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