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皎夜光

[兩漢] 佚名 [简体]

明月皎夜光,促織鳴東壁。
玉衡指孟冬,眾星何曆曆。
白露沾野草,時節忽複易。
秋蟬鳴樹間,玄鳥逝安適。
昔我同門友,高舉振六翮。
不念攜手好,棄我如遺跡。
南箕北有鬥,牽牛不負軛。
良無盤石固,虛名複何益?

標簽: 秋天,抒情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明亮皎潔的月光照耀著夜空,東邊牆角下不時地傳來蟋蟀的吟唱。
北鬥星中的玉衡星已指向了孟冬,天上眾多的星星是這樣閃爍璀璨。
晶瑩的露珠啊已沾滿了地上的野草,時節流轉轉瞬間又是夏去秋來。
樹枝間傳來秋蟬斷續的鳴叫,燕子啊不知又要飛往何方?
昔日與我攜手同遊的同門好友,已經舉翅高飛騰達青雲了。


可是他們一點也不念曾經的交情,就像行人遺棄腳印一樣把我拋棄!
南箕星、北鬥星都不能用來盛物斟酒,牽牛星也不能用來負軛拉車!
再好的友情也不能像磐石那樣堅固,仔細想來炎涼世態虛名又有何用?

鑒賞

此詩開篇寫道:“明月皎夜光,促織鳴東壁。”在皎潔的月色光下,蟋蟀在低吟,並交織成一曲無比清切的夜之旋律。在此,詩人從視角和聽覺兩方麵描寫了環境,不但表現出環境的幽靜,心境的淒然,而且也暗示了時間是很晚了,也就是下半夜時間。再看夜空,“玉衡指孟冬,眾星何曆曆。

”北鬥橫轉,那由“玉衡”“開陽”“搖光”三星組成的鬥柄(杓),正指向天象十二方位中的“孟冬”,閃爍的星辰,更如鑲嵌天幕的明珠,把夜空輝映得一片璀璨。一切似乎都很美好,包括那披著一身月光漫步的詩人。在中國古代,人們都是根據鬥星所指方位的變換來辨別節令的推移。據金克木先生解說,“孟冬”在這裏指的不是初冬節令(因為下文明說還有“秋蟬”),而是指仲秋後半夜的某個時刻。

創作背景

此詩是《古詩十九首》之一。《古詩十九首》的時代和作者向來是漢魏文學研究中的熱點問題,各種觀點異彩紛呈。宇文所安認為中國早期詩歌是一個複製係統,找不到“古詩”早於建安時期的確鑿證據。《明月皎夜光》的具體創作時間難以確證。

參考資料:
1、孫明君.《青青陵上柏》的作者與作年辨.陝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4(01).
2、徐中玉 金啟華.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一).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