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集拙詩成一十五卷因題卷末戲贈元九李二十

一篇長恨有風情,十首秦吟近正聲。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
世間富貴應無分,身後文章合有名。
莫怪氣粗言語大,新排十五卷詩成。

標簽:
譯文及注釋

譯文
一篇《長恨歌》多麽有文采風情,十首《秦中吟》則是匡時濟世的正聲。
常常被元稹學去了我詩中的格律,李紳也不得不佩服我的歌行。
世間的富貴我大概沒有緣分,身後文章才會留下我的聲名。
別笑我氣粗,滿口大話,新編的十五卷詩集已經完成。

注釋
元九:指元稹(微之);李二十:指李紳。這二人都是詩人白居易的好友。
長恨:指詩人於元和元年(806年)創作的著名長詩《長恨歌》。此詩敘述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其中對唐玄宗的重色誤國進行了某些諷刺,所以他自認其詩有風人之情,美刺之旨。
秦吟:指詩人於貞元、元和之際創作的一組反映民間疾苦的著名諷喻詩——《秦中吟》。正聲:指《詩經》中的“雅詩”。

創作背景

唐憲宗元和十年(815年)詩人白居易因遭讒被貶江州(今江西九江)。自己雖在政治宦途上遭挫,但多年來所創作的幾百首詩文卻足以自矜。於是,他“檢討囊帙”,將約八百首詩,分為四類:諷諭詩、閑適詩、感傷詩、雜律詩,編成十五卷,集成後題了這首詩。

參考資料:
1、周嘯天 等.唐詩鑒賞辭典補編.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1990:514-515
賞析

此詩既是詩人為自己的詩集題記,又是贈友之作,而且是“戲贈”,即兼有與友人戲謔的意思。全詩八句,詩人首先舉出自己全部詩作中最有名氣、流傳最廣的代表作,表明自己的創作用心。先列出長篇敘事詩《長恨歌》,強調其情感文采;再列出諷喻組詩《秦中吟》,強調其社會價值:接近《詩經》之“正聲”。白居易特意列舉出了自己的這些作品,意在表明自己的以詩歌幹預現實的思想和自己成功的實踐。

詩第三、四兩句下,詩人曾分別自注:“元九向江陵日,嚐以拙詩一軸贈行,自是格變。”又注:“李二十嚐自負歌行,近見餘樂府五十首,默然心伏。”元稹寫詩乃受到白居易的啟發,李紳、白居易同作樂府,但白居易的新樂府詩,後來居上,令李紳自歎弗如,這裏稱元稹為“老元”,稱李紳為“短李”,又故稱曰“偷”、曰“伏”,都朋友之間的戲辭,由此也可見元、李、白三詩人之間的親密無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