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阻風山峰下

滿載一船秋色,平鋪十裏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陽,放起鱗鱗細浪。
明日風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宮裏奏霓裳,準擬嶽陽樓上。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滿載著一船的秋色,行駛在廣闊平展的江麵上。水神有意留住我觀看夕陽西下的美麗景色,吹起鱗鱗波浪,泛起波光,讓我再不能行往遠方。
如果明日風向回轉,天氣變好,那麽今夜露宿於此又有什麽關係呢?陣陣波濤聲好似龍宮中奏演的《霓裳羽衣曲》,明天準能在嶽陽樓上欣賞洞庭湖的美景勝狀。

注釋
山峰:指黃陵山。(黃陵山在湖南湘陰縣北洞庭湖邊。湘水由此入湖。相傳山上有舜之二妃娥皇、女英的廟,世稱黃陵廟。詞題一作“黃陵廟”。詞句也稍有差異)
鱗鱗:形容波紋細微如魚鱗。
風回:指風向轉為順風。
水晶宮:古代傳說水中的宮殿。
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唐代著名樂舞名。

鑒賞

《西江月·阻風山峰下》上片寫行船遇風受阻,泊舟山下的所見與感受。

“滿載一船秋色,平鋪十裏湖光。”開頭兩句,寫風尚未起時的風光。“一船秋色”由作者的感受著筆,勾勒出時令特征,引人遐想,可以想見,此時周圍的山色濃鬱蒼翠,萬物生機勃勃,開花的花朵豔麗,結果的果實累累;“十裏湖光”寫出湖麵寬廣坦蕩。這兩個對偶句用“滿載”和“平鋪”相對,將湖光和山色一並畫出,前句說美麗的秋景盡收眼底;後句說無風時湖水平穩,遠遠望去,就象“平鋪”在那兒。

創作背景

公元1167年(在宋孝宗幹道三年)張孝祥當時正在知潭州(今湖南長沙市)。後改官離開湖南,乘舟北上,途經洞庭湖畔的黃陵山時,遇風受阻,於是寫了這首詞。《宋六十名家詞》題作《黃陵廟》,個別語句亦稍有出入。

參考資料:
1、楊淑璐 .伴你成長 八年級第一學期 語文 同步輔導與能力訓練 .上海 :原子能出版社 ,2010 .
2、鍾書 .新教材全解 語文(新課標)(8年級/上) .吉林 :吉林教育出版社 ,2011 .
3、羅華榮 .九年製義務教育 語文 八年級第一學期 教學參考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0 .
4、朱慶 .現代文品讀·文言詩文點擊 八年級第一學期 .上海 :光明日報出版社 ,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