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曉望

掛席東南望,青山水國遙。
舳艫爭利涉,來往接風潮。
問我今何適?天台訪石橋。
坐看霞色曉,疑是赤城標。

標簽: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揚帆起航,遠望東南方向,高山水鄉還很遙遠。
卦象顯吉,宜於遠航。那就高興地趁好日子乘風破浪前進吧。
若要問我現在要去哪裏?我要到天台山引賞石橋。
朝霞映紅的天際璀璨美麗,那大約就是赤城山的尖頂所在。

注釋
曉:早上,早晨。望,遙望,遠望。
掛席:掛帆,揚帆。
水國:猶水鄉。
遙:遙遠。
舳艫(zhú lú):指首尾銜接的船隻。舳,指船尾;艫,指船頭。
利涉:出自《易經》“利涉大川”,意思是,卦象顯吉,宜於遠航。
接:靠近,挨上。
風潮:狂風怒潮。
今何適:現在到哪兒去。
”天台“句:天台山是東南名山,石橋尤為勝跡。

鑒賞

孟浩然詩多寫自己的日常生活,常常“遇景入詠,不鉤奇抉異”(皮日休評價),故詩味的淡泊往往叫人可意會而不可言傳。這首《舟中曉望》,就記錄著他約在開元十五年自越州水程往遊天台山的旅況。實地登覽在大多數人看來要有奇趣得多,而他更樂於表現名山在可望而不可即時的旅途況味。

船在拂曉時揚帆出發,一天的旅途生活又開始了。“掛席東南望”,開篇就揭出“望”字,可見情切。詩人大約又一次領略了“時時引領望天末,何處青山是越中”的心情。“望”字是一篇的精神所在。此刻詩人似乎望見了什麽,又似乎什麽也沒望見,因為水程尚遠,況且天剛破曉。這一切意味都包含在“青山——水國——遙”這五個平常的字構成的詩句中。

創作背景

這首詩創作於唐玄宗開元十五年(732年)。詩人孟浩然沿曹娥江、剡溪登天台山,寫下了詩篇《舟中曉望》。

參考資料:
1、蕭滌非 等.《唐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