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嬌·昆侖

[近現代] 毛澤東 [简体]

橫空出世,莽昆侖,閱盡人間春色。飛起玉龍三百萬,攪得周天寒徹。夏日消溶,江河橫溢,人或為魚鱉。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
而今我謂昆侖,不要這高,不要這多雪。安得倚天抽寶劍,把汝裁為三截?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還東國。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

標簽: 寫山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破空而出了,高大險峻的昆侖山,你已看遍人世衰盛。終年積雪,山脈蜿蜒不絕,好像無數的白龍正在空中飛舞,攪得天地一片冰寒。夏天冰雪消融,江河縱橫流淌,人也許為魚鱉所食。你的千年功過是非,究竟何人曾予以評說?
今天我要來說一說昆侖:不要你如此高峻,也不要你這麽多的積雪。怎樣才能背靠青天抽出寶劍,把你斬為三片呢?一片送給歐洲,一片贈予美洲,一片留給日本。

在這和平世界裏,整個地球將像這樣感受到熱烈與涼爽。

賞析

“橫空出世,莽昆侖,閱盡人間春色。”欣賞者隻有讓自己同作者一樣,遺世獨立,雄踞天外,用吞吐日月的胸襟、睥睨宇宙的視野去擁抱和審視,才能“藝術地掌握”這座大山。空間——它淩空橫亙,超絕人寰。時間——它盡覽人世春秋炎涼,不知其何時生、何時滅。空間的無比廣闊,時間的無比曠遠,這就是詞作者所感受的並且要讓讀詞人感受的昆侖山。

這樣一座赫赫在目的大山,如何不使人感到生野、粗獷呢?著一“莽”字,恰可表達這座大山所具有的崇高之美。時空範圍的曠遠、形體的粗獷與力量,正是構成自然物崇高之美的重要因素。應當說,開篇幾句,十分強烈地表現了作者乍見赫赫有名的昆侖山時產生的包含著驚詫、景仰、亢奮與自豪等情愫的審美感受,是對審美對象巨大的時空存在及其自然形式較為直接、單純的審美反應。

創作背景

這首詞毛澤東作於1935年。最早發表在《詩刊》一九五七年一月號。當時中央紅軍走完了長征最後一段行程,即將到達陝北。毛澤東登上岷山峰頂,遠望青海一帶蒼茫的昆侖山脈有感而作。

參考資料:
1、王玉孝.《毛澤東詩詞》.山東: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