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車行

[唐代] 杜甫 [简体]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鹹陽橋。(娘 一作:“爺”)
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幹雲霄。
道旁過者問行人,行人但雲點行頻。
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
去時裏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
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
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
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
況複秦兵耐苦戰,被驅不異犬與雞。
長者雖有問,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
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
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
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
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兵車轔轔,戰馬蕭蕭,出征士兵弓箭各自佩在腰。
爹娘妻子兒女奔跑來相送,行軍時揚起的塵土遮天蔽日以致看不見鹹陽橋。
攔在路上牽著士兵衣服頓腳哭,哭聲直上天空衝入雲霄。
路旁經過的人詢問行人怎麽回事,行人隻說官府征兵實在太頻繁。
有的人十五歲到黃河以北去戍守,便是四十歲還要被派到到河西去營田。
從軍出征時尚未成丁,還要裏長替裹頭巾,回來時已經滿頭白發,卻仍要去戍守邊疆。


邊疆戰士血流成河,皇上開拓邊疆的念頭還沒停止。
您沒聽說漢家華山以東兩百州,千村萬寨野草叢生田地荒蕪。
即使有健壯的婦女手拿鋤犁耕種,田土裏的莊稼也是東倒西歪不成行。
更何況關中的士兵能頑強苦戰,像雞狗一樣被趕上戰場賣命。
盡管長者詢問,征人哪裏敢訴說心中的冤屈憤恨?
就像今年冬天,還沒有停止征調函穀關以西的士兵。

創作背景

關於此時的創作背景,有兩種觀點。

一種觀點認為是諷刺唐玄宗對吐蕃的用兵(見單複《讀杜甫詩愚得》卷一)。《杜臆》雲:“舊注謂明皇用兵吐蕃,民苦行役而作,是也。此當作於天寶中年。”當時唐王朝對西南的少數民族不斷用兵。《資治通鑒》卷二百一十六載:“天寶十載四月,劍南節度使鮮於仲通討南詔蠻,大敗於瀘南。時仲通將兵八萬,軍大敗,士卒死者六萬人,仲通僅以身免。楊國忠掩其敗狀,仍敘其戰功。製大募兩京及河南北兵以擊南詔。

賞析

天寶以後,唐王朝對西北、西南少數民族的戰爭越來越頻繁。這連年不斷的大規模戰爭,不僅給邊疆少數民族帶來沉重災難,也給廣大中原地區人民帶來同樣的不幸。

據《資治通鑒》卷二百一十六載:“天寶十載四月,劍南節度使鮮於仲通討南詔蠻,大敗於瀘南。時仲通將兵八萬,……軍大敗,士卒死者六萬人,仲通僅以身免。楊國忠掩其敗狀,仍敘其戰功。……製大募兩京及河南北兵以擊南詔。人聞雲南多瘴癘,未戰,士卒死者什八九,莫肯應募。楊國忠遣禦史分道捕人,連枷送詣軍所。……於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聲振野。”這段曆史記載,可當作這首詩的說明來讀。

鑒賞

1.章法嚴密
先說形式。這首詩的結構方式古稱“一頭兩腳體”。全詩共三段:第一段(即“頭”)共6句(按樂句計算,下同),一韻到底;第二、三段(即“兩腳”)各14句,並四次換韻。從整體看,節奏整齊而又略有變化;且各段皆自有起結,析之則三,合則為一。

再說內容。其特點有二:一是前後呼應,例如第一段以“牽衣頓足攔道哭”寫戰士家屬,頗有生離死別之意,下麵底用“邊庭流血成海水”“生男埋沒隨百草”來證明“行人”此去決難生還;又如第二段以“千村萬落生荊杞”“禾生隴畝無東西”寫農村生產凋敝,第三段再說“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也底顯得順理成章了。二是層層遞進,這在“行人”答話裏表現極為鮮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