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外悲風切,交河冰已結。瀚海百重波,陰山千裏雪。
迥戍危烽火,層巒引高節。悠悠卷旆旌,飲馬出長城。
寒沙連騎跡,朔吹斷邊聲。胡塵清玉塞,羌笛韻金鉦。
絕漠幹戈戢,車徒振原隰。都尉反龍堆,將軍旋馬邑。
揚麾氛霧靜,紀石功名立。荒裔一戎衣,靈台凱歌入。
塞外悲風切,交河冰已結。瀚海百重波,陰山千裏雪。
迥戍危烽火,層巒引高節。悠悠卷旆旌,飲馬出長城。
寒沙連騎跡,朔吹斷邊聲。胡塵清玉塞,羌笛韻金鉦。
絕漠幹戈戢,車徒振原隰。都尉反龍堆,將軍旋馬邑。
揚麾氛霧靜,紀石功名立。荒裔一戎衣,靈台凱歌入。
譯文
塞外悲涼的風刮得急切,交河上的淩冰已經凍結,廣袤的沙漠上,沙丘連綿不斷,陰山之下千萬裏全都落滿了白雪。
將士們戍邊在那遠遠地高高的烽火台上,一層一層的山巒引領向上顯出了高高的氣節,眾多的戰旗被長風吹卷這,將士們在哪長城低下飲馬也不停歇。
寒冷的沙灘上連接著騎兵的足跡,狂暴的北風吹斷了那邊塞上傳來的聲樂,胡地的灰塵清掃著像那玉(冰凍如玉)做似的邊塞,羌族的笛聲和那金鉦敲擊的聲音。
與世隔絕的沙漠上幹戈都 收藏起來了,可那戰車卻又不得不在那原野低濕的地方震顫搖曳。都尉們都從龍堆返回了,將軍還從馬邑凱旋而來正在捷報。
這是一首漢樂府民歌,它書寫了大唐平定天下,開創貞觀之治後太宗皇帝的感慨。全詩沒有具體描寫兩軍作戰的場麵,而是形象地描述了這場戰爭的發生發展與勝利的過程,是一首描寫當時現實事件的史詩。
“塞外悲風切,交河冰已結。”切,淒切。交河,北方河名。句意為:塞外,寒風悲鳴,十分淒切,交河上,嚴冰封凍了河道。據《舊唐書·太宗本紀》所載,太宗平定宋金剛之亂時,於“(武德)二年十一月,太宗率眾趣龍門關,履冰而渡之”,可見詩中所描寫的悲壯之景當是詩人親眼所見,想必此詩亦是濡筆馬上而作。
李世民的《飲馬長城窟行》創作於貞觀二十年(646年)九月駐蹕靈州,太宗平定宋金剛之亂時,於“(武德)二年十一月,太宗率眾趣龍門關,履冰而渡之”,詩中所描寫的悲壯之景當是詩人親眼所見,此詩亦是濡筆馬上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