祇樹夕陽亭,共傾三昧酒。
霧暗水連階,月明花覆牖。
莫厭樽前醉,相看未白首。
譯文
夕陽斜照著幽靜的法華寺的西亭,我們拋開心頭的雜念而開懷暢飲。
朦朧的霧色裏池水漫上西亭的台階;皎潔的月光在窗上投下了美麗的花影。
何須擔心害怕今夜樽前沉醉,看頭上的青絲就不必為悲苦所幽禁。
注釋
祗(zhī 脂)樹:即祗樹給孤獨園,釋迦往舍衛國說法時暫居之處。此處指法華寺。夕陽亭:即永州法華寺西亭。
三昧:佛教語,即心神平靜,雜念止息之意,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之一。《大智度論》卷七中解釋道:“善心一處住不動,是名三昧。”《大乘義章》中:“以體寂靜,離於邪亂,故曰三昧。”
水連階:本意指池水漫漲,連接西亭的台階。實意是坐在西亭中,一眼望去,瀟水繞城而過,遠接天際。
據柳宗元的《永州法華寺新作西亭記》、《構法華寺西亭》、以及《法華寺西亭夜飲賦詩序》等文 章,可以看出該文應寫於元和四年。《法華寺西亭夜飲賦詩序》曰:“間歲,元克己由柱下史亦謫焉而來。無幾何,以文從餘者多萃焉。是夜,會茲亭者凡八人。既醉,克己欲誌是會以貽於後,鹹命為詩,而授餘序。”元克己於元和四年謫永,柳宗元於元和五年五月移居愚溪側旁。因此,該詩與《序》作於元和四年無疑。
柳宗元何以能逃逸出昔日的苦悶心境,進而步入一種少有的曠達境界呢?我想大概有幾個方麵的原因:其一,至元和四年前後,柳宗元對江南的梅雨濕熱氣候有所適應,身體有所好轉,不再是“百病所集,痞結伏積,不食自飽,或時寒熱,水火互至,內消肌骨”的那種初來永州的感覺。其二,相繼被貶謫來永的官員與慕名求教的學子的不斷增多,使柳宗元的心裏也漸漸淡化了初來永州時的那種被拋棄、被荒廢、被折磨、被摧殘的孤憤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