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西溪無相院

[宋代] 張先 [简体]

積水涵虛上下清,幾家門靜岸痕平。
浮萍破處見山影,小艇歸時聞棹聲。
入郭僧尋塵裏去,過橋人似鑒中行。
已憑暫雨添秋色,莫放修蘆礙月生。

標簽: 寫水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秋雨過後,湖水上漲,白茫茫的,水色與天色同樣清澄;溪邊的人家,靜悄悄的,仿佛浮臥在水邊,與水相平。
一陣風吹開了水麵的浮萍,現出了山的倒影;一隻小船,悠然歸來,刺開了水草,發出沙沙的響聲。
僧人行走在入城的道上,消失在遠遠的紅塵之中;回家的農夫,經過了小橋,好像在明鏡中徐行。
驟雨收歇,已足使這一派秋色更為迷人;岸邊的蘆葦,請不要再長,免得妨礙我欣賞明月東升。

注釋
西溪:在詩人的家鄉浙江湖州。一名苕水、苕溪。無相院:即無相寺,在湖州城西南,吳越錢氏建。
涵虛:寬廣清澄。
塵:塵世,指熱鬧的人世間。
修蘆:修長的蘆葦。

賞析

這首詩寫的是秋雨後無相寺前的景色,主景是水。首聯寫西溪及附近的湖泊,經過一場秋雨,水位上漲,遠近一片渾茫澄澈,與秋空相接;水邊的人家,似乎浮在水上。“積水涵虛”四字,場麵很大,仿佛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詩“八月湖水平,涵虛渾太清”的景況。孟浩然寫洞庭湖水,描摹了湖的渺茫寬闊;張先在這裏突出江南雨後河湖溪塘漲滿水的情況,是小環境組合成的大環境,都很神似。

“上下清”即孟浩然詩的“渾太清”,都寫秋天天空晴朗,水光澄碧的景象,移不到別的季節去。次句寫水邊人家,以“岸痕平”說水漲得高,與“幾家門”成為一個平麵,也活生生地畫出雨後江南水鄉的秀麗景色。

創作背景

皇祐二年(1050),晏殊知永興軍,征聘張先為通判赴陝。三年後張先又重遊長安,其間到過華州。時張先已年過六十,然精力旺盛,詩興不衰。這首詩就是作者在華州時一次遊覽後創作的。

參考資料:
1、繆鉞 等.宋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