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花·西山不似龐公傲

[元代] 劉因 [简体]

西山不似龐公傲。城府有樓山便到。欲將華發染晴嵐,千裏青青濃可掃。
人言華發因愁早。勸我消愁惟酒好。夜來一飲盡千鍾,今日醒來依舊老。

標簽:
譯文及注釋

譯文
西山沒有龐公那般難以接近的孤傲之氣。隻要城樓所在之處他便能來到城府之中。山林綿延千裏,開目蒼翠,讓人不禁想將白發染翠藍。
都說我早生華發是因愁緒多。勸我喝酒以銷愁。酒喝得再多,也不能銷愁,醒來白發未減,人依舊在愁中衰老。

注釋
龐公:即龐德公,據《尚友錄》:龐德公居峴山,未嚐入城府。荊州刺史劉表幾次請他出來做官,他都拒絕,並讓劉表站在一邊不理,對他自己妻子卻“相敬如賓”。諸葛亮去拜訪他,龐德公開始幾次也隻是讓亮一人拜在堂下,不教他起來,因此以其踞傲而聞名於世。
晴嵐:晴天空中仿佛有煙霧籠罩。

賞析

古代詩人常以人與自然的默契,來表達一種超曠的情致。李白有“相看兩不厭,惟有敬亭山”,辛棄疾有“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既是一種諧趣,又是作者自我意識對象化的巧妙修辭。“西山不似龐公傲,城府有樓山便倒”同樣表現出這樣一種超邁和詼諧的情緒。作者將西山擬人化,又將擬人化的山拿來與曆史上有名的怪誕人物進行比較,思致獨擅,奇趣橫生。

這裏作者並未說西山如何高峻,如何巍峨或如何秀麗,僅通過它的“不傲”來寫其與人親近。這種寫山手法,有創造,有風趣,較之王安石“兩山排闥送青來”又高出一籌。首句在“西山”之外,疊加出“龐公”的形象,“西山”為顯形,“龐公”為隱形,造成一種獨到的意象疊加效果。而聯係這一對本來風馬牛不相及的意象之媒介(中介),就是對待城府的態度。龐公,即龐德公,據《尚友錄》:龐德公居峴山,未嚐入城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