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桂令·登姑蘇台

[元代] 喬吉 [简体]

百花洲上新台,簷吻雲平,圖畫天開。鵬俯滄溟,蜃橫城市,鼇駕蓬萊,學捧心山顰翠色,悵懸頭土濕腥苔。悼古興懷,休近闌幹,萬丈塵埃。

標簽: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登上姑蘇台,舉目四望,沙洲上百花盛開。簷角與雲齊平,畫棟倒映長空。好比大鵬俯視海洋,世鼇駝著蓬萊仙山,現出一片海市蜃樓。遠山青翠,就像西施捧心後的蛾眉,惆悵當年伍子胥吳門懸頭,血酒鄉土腥苔片片。吊古傷今,莫靠近欄幹,台下有萬丈塵埃。

注釋
折桂令:曲牌名。又稱《蟾宮曲》、《天香引》、《秋風第一枝》、《步蟾宮》等。兼作小令、套曲。
簷吻雲平:言飛簷畫棟,高與雲平。
圖畫天開:風景如畫,自然展現在人們的麵前。
鵬俯 :像大鵬之俯瞰海洋。
滄溟,海水彌漫的樣子。
蜃(shèn)橫城市:像“蜃景”橫理成城市一樣。“蜃景”是光線經過不同的密度層,把遠處的景物折射在空中或地麵所成的奇異幻景。

創作背景

這首曲是作者在姑蘇台遠眺時所作。曲中所描寫的姑蘇台的宏麗建築以及登台遠眺時的感受,全是出於想象。作者根據文獻記載,馳騁想象,置身於千載之上的姑蘇宮中,所見眼前景物,著眼現實,吊古感今,對它作形象的描寫。

參考資料:
1、蔣星昱.元曲鑒賞辭典.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9:541
賞析

“百花洲上新台,簷吻雲平,圖畫天開。”首三句寫總寫了姑蘇台的高峻的形勢。使得整首曲子一開始便有了一種開闊的氣勢,為接下來的懷想和抒情做好了鋪墊。“百花洲上”點明了姑蘇台的位置,即在蘇州城西南的百花洲上,靠近太湖。蘇州是春秋時吳國的都城,《述異記》記載,“吳王夫差築姑蘇之台,三年乃成。周旋詰屈,橫亙五裏。

崇飾土木,殫耗人力”,《越絕書》也記載說“吳王闔廬起姑蘇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高見三百裏”,可見其非凡氣勢。“新台”是相對於闔廬所築舊台而言,由此大約可以推斷姑蘇台的建造始於闔廬,終於夫差。“簷吻雲平”,可見其勢之高。而加一“圖畫天開”四字,將姑蘇台自然而然地展現在人們麵前,頗有自然天成,鬼斧神工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