雉帶箭

[唐代] 韓愈 [简体]

原頭火燒靜兀兀,野雉畏鷹出複沒。
將軍欲以巧伏人,盤馬彎弓惜不發。
地形漸窄觀者多,雉驚弓滿勁箭加。
衝人決起百餘尺,紅翎白鏃隨傾斜。
將軍仰笑軍吏賀,五色離披馬前墮。

標簽: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原野上火光衝天 ,火勢盛大,野雉被獵火驅出草木叢,一見獵鷹,又嚇得急忙躲藏起來。
將軍想當眾表演自己的神功巧技,故而,騎馬盤旋不進,拉滿勁弓,卻並不輕易發箭。
野雉受驚而飛,蓄滿待發的弓箭也同時射出,野雉應聲而中。
那隻受傷的野雉帶著箭衝著人高高地飛起,一番掙紮之後,終於精疲力盡,染血的羽毛和雪亮的箭鏃隨著傾斜而下。


將軍仰天大笑,把射中的有著五色羽毛野雉掛在馬前,隨行軍吏都來向他祝賀。

注釋
火:獵火。
鷹:獵鷹。出複沒:一本作“伏欲沒”。
盤馬:騎馬盤旋不進。
“地形”二句:描繪狩獵的過程,用曹植《七啟》“人稠網密,地逼勢脅”句意。
翎:箭羽。鏃(zú):箭頭。
五色:雉的羽毛。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徐州。原題下有注:“此愈佐張仆射於徐從獵而作也。”唐德宗貞元十五年(799年),韓愈在徐州武寧軍節度使張建封幕中。是年秋,被辟為節度推官。此詩寫他隨從張建封射獵的情景。

參考資料:
1、彭定求 等.全唐詩(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835
2、於海娣 等.唐詩鑒賞大全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306-307
3、蕭滌非 等.唐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784-785
賞析

此詩雖僅寥寥十句,但寫得波瀾起伏,神采飛動。此詩不僅以最經濟的手法分合交錯地描寫了射者、射技、觀射者和被射物,而且暗示了詩人的“詩法”,即査晚晴所謂“以留取勢,以快取勝”。宋代蘇軾非常喜愛這詩,親自用大字書寫,以為妙絕。評論韓詩的人,多以這首詩作為韓詩的範例之一。

首句寫獵場的情境:原野上獵火熊熊燃燒,四周圍靜悄悄的。一個“靜”字,傳出畫麵之神,烘托獵前肅穆的氣氛,由此可以想見從獵人員屏氣靜息,全神貫注地佇伺獵物的情態。這是獵射前的靜態,與下文獵射時和獵射後的動態,成強烈的對照。次句寫獵射的對象雉雞,筆墨簡捷精煉,銜接自然緊密。野雉被獵火驅出草木叢,一見獵鷹,嚇得急忙又躲藏起來。“出複沒”三字形容逼肖,活現出野雉驚惶逃竄的窘態,與下邊“惜不發”呼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