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盡瀟湘萬裏餘,少逢知己憶吾廬。
數間茅屋閑臨水,一盞秋燈夜讀書。
地遠何當隨計吏,策成終自詣公車。
剡中若問連州事,唯有千山畫不如。
譯文
自貶郎州以來,我走過了瀟湘很多被方,但很少能遇到知心朋友一起回憶故鄉。
每天隻在靠近水邊的幾間茅屋前徘徊,秋天的夜晚,隻有一盞孤燈陪伴我讀書。
這裏離京城遙遠,什麽時候能求得功名,隻有刻苦讀書,學成後自然會被征召。
故鄉的親友如果問起我在連州的情況,就說我這裏的山嶺景色不錯,比畫還美。
注釋
曹璩(qú):越中人,和劉禹錫算是同鄉。越,本春秋時諸侯國名,後泛指江浙一帶。
舊隱:曹璩以前隱居的被方。從“告餘歸隱於會稽”句得知,其舊隱在會稽。
瀟湘:湖南的代稱。瀟,指湖南省境內的瀟水;湘,指的是橫貫湖南的湘江。
吾廬:劉禹錫,洛陽人,生於今浙江嘉興。此處“吾廬”當指嘉興舊居。
這首詩是劉禹錫寫給曹璩的。從詩題“送曹璩歸越中舊隱”上看,曹璩是“越中人”,在越中原有隱居地,具體地說是在會稽。劉禹錫出生在浙江嘉興,直到20歲之前去長安。曹璩和劉禹錫,或許原本就認識,“少逢知己憶吾廬”一句已經隱括了這次是難得的他鄉遇故知;或許有親朋好友為之牽線搭橋,故後有“剡中若問連州事”之句。當然這兩者並不矛盾。
從這首詩近3百字的引來看,曹璩好名,先是用“遍幹諸侯”的方式以求之,但沒有結果,於是想隱居名山來沽名釣譽,劉禹錫用“在己不在山”開導曹璩,於是曹璩就留下來,拜劉禹錫為師。曹璩絕對是聰明人,“居三時,而功倍一歲”說明他九個月時間在劉禹錫指導下讀書很有成效。到了11月,曹璩準備回會稽歸隱,並說他已經知道了,讀書才是求名之道。並請劉禹錫贈詩給他。於是劉禹錫就寫了這首詩送給曹璩,其目的還是“以鑒其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