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譯文
是誰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發出悠揚的笛聲,隨著春風飄揚,傳遍洛陽全城。
在這客居之夜聽到《折楊柳》的曲子,誰又能不生出懷戀故鄉的深情?
注釋
洛城:今河南洛陽。
玉笛:笛子的美稱。
暗飛聲:聲音不知從何處傳來。聲:聲音。
春風:指春天的風,比喻恩澤,融和的氣氛等引申涵義
聞:聽;聽見。
折柳:即《折楊柳》笛曲,樂府“鼓角橫吹曲”調名,內容多寫離情別緒。曲中表達了送別時的哀怨感情。
故園:指故鄉,家鄉。
這首詩是公元734年(唐玄宗開元二十二年)或公元735年(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李白遊洛陽時所作。當時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棧裏,偶然聽到笛聲而觸發思鄉之情,所以寫下此詩。
此詩寫鄉思,題作“春夜洛城聞笛”,明示詩人因聞笛聲而感發。題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點出季節及具體時間。
全詩扣緊一個“聞”字,抒寫自己聞笛的感受。詩的第一句是猜測性的問句。那未曾露麵的吹笛人隻管自吹自聽,卻不期然而打動了許許多多聽眾,這就是句中“暗”字所包含的意味。第二句說笛聲由春風吹散,傳遍了洛陽城。這是詩人的想象,也是藝術的誇張。
此詩寫鄉思,題作“春夜洛城聞笛”,明示詩人因聞笛聲而感發。題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點出季節及具體時間。“暗飛”二字可謂傳神,“暗”字更是首句之關鍵。因為此時不知笛聲自何處飛來,用此“暗”字,恰當非常,足見詩人亦是經過了細心推敲。此“暗”字寓意頗深。說笛聲暗飛,似乎是為了來觸動羈旅者的離愁別緒。此外,“暗”也有隱約之意,與詩的情境相呼應。“誰家”之“誰”與“暗”照應。
第二句渲染笛聲,形象而生動,“散入春風滿洛城”,仿佛整個洛陽城無處不縈繞著悠揚的笛聲。這自然是詩人的主觀感覺的極度誇張。“散”字用得極妙,說“笛聲“散入春風”,意即笛聲隨著春風均勻散布於洛城的各個角落。“滿”字從“散”字引繹而出,二者相得益彰,充分表現了洛城春夜之靜謐,表達了詩人的思念故鄉之心切。
開元二十三年(735),李白客東都(洛陽)。《春夜洛城聞笛》一詩,當即這次客東都有感而作。
這首詩寫鄉思,題作《春夜洛城聞笛》,明示詩因聞笛聲而
感發。題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點出季節及具體時間。起句即從笛聲落筆。已經是深夜,詩人難於成寐,忽而傳來幾縷斷續的笛聲。這笛聲立刻觸動詩人的羈旅情懷。詩人不說聞笛,而說笛聲"暗飛",變客體為主體。"暗"字為一句關鍵。注家多忽略這個字。已故沈祖棻先生說:"……‘誰家’、‘暗飛聲’,寫出‘聞’時的精神狀態,先聽到飛聲,蹤跡它的來處,卻不知何人所吹,從何而來,所以說是暗中飛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