鷓鴣天·正月十一日觀燈

[宋代] 薑夔 [简体]

巷陌風光縱賞時。籠紗未出馬先嘶。白頭居士無嗬殿,隻有乘肩小女隨。
花滿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來悲。沙河塘上春寒淺,看了遊人緩緩歸。

標簽:
譯文及注釋

譯文
街道上的風光,在縱情賞燈的時候,豪貴家的紗燈籠還未出門,門外的馬兒已在嘶吼。我這白發蒼蒼的平民百姓,沒有隨從呼前擁後。隻有相隨作伴的小女,坐在自己的肩頭。
花燈滿街滿市,月光映照衣裘。少年時的賞心樂事,老來卻是悲涼的感受。來到繁華的沙河塘上,初春稍微有點寒冷氣候,看完了燈的遊人們,慢慢地朝家中行走。

注釋
鷓鴣天:詞牌名。雙調,五十五字,押平聲韻。也是曲牌名。
正月十一日觀燈:據周密《武林舊事》載,臨安元夕節前常有試燈預賞之事。
巷(xiàng)陌:街道的通稱。
縱(zòng)賞:盡情觀賞。
籠紗:燈籠,又稱紗籠。
白頭居士:作者自指。
嗬(hē)殿:前嗬後殿,指身邊隨從。
乘肩小女:坐在肩膀上的小女孩。
花滿市,月侵衣:謂花燈滿街滿市,月光映照衣裘。侵:映照。

鑒賞

這首詞的上片通過對比手法,反映南宋統治集團貪圖享樂、昏聵腐朽和正直誌士的清貧孤寂。“巷陌”兩句寫權貴們觀燈的盛大場麵。據吳自牧《夢粱錄》卷一“元宵”雲:“公子王孫,五陵年少,更以紗籠(即燈籠)喝道,將帶佳人美女,遍地遊賞。”籠紗即紗籠。詞人僅以七字概括了這些貴族公子外出觀燈的氣派,氣象華貴,雋永有味,意境高遠。正如況周頤所說:“七字寫出華貴氣象,卻淡雋不涉俗。

”(《蕙風詞話》卷二)其所以達到如此藝術效果,主要是因為詞人從側麵著筆,寫出一個典型的細節,故能先聲奪人,造成一種無形的美感。若從正麵落墨,不知要費多少氣力,然終不如此句的含蓄有味。“白頭”二句,筆勢驟轉,寫自身寂寥落寞,與前兩句形成鮮明對照。“縱賞”,表現了權貴們的貪婪恣肆。“未出”與“先嘶”並舉,顯示權貴們觀燈場麵的鋪張與神態的得意驕矜。

創作背景

慶元三年(1197年)正月,當時詞人已四十三歲,移家臨安,依附於張鑒門下。薑夔在杭州見滿市花燈,當空皓月,回憶起少年時元夕同遊之樂事,而今情事已非,反成老來之悲,於是寫下此詞。

參考資料:
1、馬俊芬編著.古代閨戀詩詞三百首: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14.09:第280頁
2、蔡雲超,俞宸亭等著.杭州河道詩詞楹聯選粹:杭州出版社,2013.04:第9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