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征虜亭

[唐代] 李白 [简体]

船下廣陵去,月明征虜亭。
山花如繡頰,江火似流螢。

標簽:
譯文及注釋

譯文
船順流而下朝廣陵駛去,明月照亮了征虜亭。
遠望山花如嬌豔似繡頰,江上萬家燈火,像無數螢火蟲飛來飛去。

注釋
征虜亭:東晉時征虜將軍謝石所建,故址在今江蘇省南京市南郊。
廣陵:郡名,在今江蘇省揚州市一帶。
繡頰(jiá):塗過胭脂的女子麵頰,色如錦繡,因稱繡頰。亦稱“繡麵”,或“花麵”。一說繡頰疑為批頰,即戴勝鳥。這裏借喻岸上山花的嬌豔。
江火:江上的漁火。江,鹹本、玉本、郭本、朱本俱作”紅“。劉本注雲:江,今本作紅,江字為勝。流螢:飛動的螢火蟲。

賞析

詩人運用流暢的語言,生動的比喻,在詩中形象地描繪了從征虜亭(在今南京)到廣陵(今揚州)一帶的江中夜景,表達了詩人對祖國山河的熱愛和出遊的喜悅之情。全詩語言如話,意境如畫,對客觀景物神態的描繪逼真傳神,體現了作者駕馭語言的高超能力。

“船下廣陵去,月明征虜亭”兩句寫詩人坐在小舟上回首仰望征虜亭,隻見那高高的古亭在月光映照下,格外輪廓分明。

第三句:“山花如繡頰。”唐人風俗,少女妝飾麵頰,稱“繡頰”。白居易有詩雲:“繡麵誰家婢,鴉頭幾歲女。”劉禹錫亦有詩雲:“花麵丫頭十三四,春來綽約向人扶。”李白是以“繡頰”代稱少女,以之形容山花。這句詩是說,那征虜亭畔的叢叢山花,在朦朧的月色下,綽約多姿,好像一群天真爛漫的少女,佇立江頭,為詩人依依送別。

創作背景

據《建康誌》記載,征虜亭在石頭塢,建於東晉,是金陵的一大名勝。此亭居山臨江,風景佳麗。李白於公元761年(唐肅宗上元二年)暮春由此登舟,往遊廣陵,即興寫下此詩。

參考資料:
1、何慶善 等 .唐詩鑒賞辭典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3 :3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