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州少年厭原野,狐裘蒙茸獵城下。
虜酒千鍾不醉人,胡兒十歲能騎馬。
譯文
營州一帶的少年習慣在曠野草原上生活,穿著狐皮袍子在城外打獵。
他們即使喝上千杯酒也不會醉倒,這些少數民族的孩子10歲就能騎馬奔跑。
注釋
營州:唐代東北邊塞,治所在今遼寧朝陽。
厭(yàn):同“饜”,飽。這裏作飽經、習慣於之意。
狐裘(qiú):用狐狸皮毛做的比較珍貴的大衣,毛向外。
蒙茸(róng):裘毛紛亂的樣子。語出《詩經·邶風·旌丘》:“狐裘蒙戎”。“茸”通“戎”。
城下(xià):郊野。
虜(lǔ)酒:指營州當地出產的酒。
千鍾(zhōng):極言其多;鍾,酒器。
胡兒:指居住在營州一帶的奚、契丹少年。
唐代東北邊塞營州,原野叢林,水草豐盛,各族雜居,牧獵為生,習尚崇武,風俗獷放。高適這首絕句有似風情速寫,富有邊塞生活情趣。
從中原的文化觀念看,穿著毛茸茸的狐皮袍子在城鎮附近的原野上打獵,似乎簡直是粗野的兒戲,而在營州,這些卻是日常生活,反映了地方風尚。生活在這裏的漢、胡各族少年,自幼熏陶於牧獵騎射之風,養就了好酒豪飲的習慣,練成了馭馬馳騁的本領。即使是邊塞城鎮的少年,也浸沉於這樣的習尚,培育了這樣的性情,不禁要在城鎮附近就獷放地打起獵來。
唐代東北邊塞營州,原野叢林,水草豐盛,各族雜居,牧獵為生,習尚崇武,風俗獷放。高適於天寶中出塞燕趙從軍,通過邊塞所見所感寫成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