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絕·改西鄉隆盛詩贈父親

[近現代] 毛澤東 [简体]

孩兒立誌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
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

標簽: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孩兒立下誌向走出家鄉,學習不取得成就絕不回來。
死後何必將埋葬在故鄉的土地,祖國到處都是秀麗的山河,可以作為安息的地方。

注釋
鄉關:家鄉,故鄉
桑梓:家鄉,故鄉。古代,人們喜歡在住宅周圍栽種桑樹和梓樹,後來人們就用物代處所,用“桑梓”代稱家鄉。讚揚某人為家鄉造福,往往用“功在桑梓”。
青山:象征祖國的山河秀麗。

參考資料:
1、劉科生主編.經典知識寶典 毛澤東詩詞鑒賞:人民日報出版社,2005.2
2、良石.《毛澤東詩詞賞析 最新修訂版》:延邊大學出版社 ,2007.3
創作背景

1910年秋天,毛澤東離開家鄉韶山,走向外麵更廣闊的世界。這是他人生曆程中的第一個轉折。懷著激動心情,臨行前他寫下這首詩,夾在父親每天必看的帳簿裏,以作告別。

參考資料:
1、毛澤東? 西鄉隆盛? 月性和尚?——“孩兒立誌出鄉關”一詩作者考[J]. 金文明. 咬文嚼字. 2009(01)
賞析

日本明治維新前夕,詩僧月性在離鄉東遊前寫了兩首自述其誌向的題壁詩《鏘東遊題壁二首》。後來被西鄉隆盛讀到了,他認為其中第二首詩的內容符合自己的抱負,便稍作修改後存留著自勉。清朝末年,中國在西方列強的侵略下,國將不國、 民不聊生。日本明治維新運動的成功成為中國有誌青年效法的榜樣,西鄉隆盛的著名事跡也流傳到了中國。

由此可以推斷:在這種條件下,少年毛澤東或者是從書籍報刊上,或者是直接從留學東洋的教師那裏,讀到了西鄉隆盛版本的這首述誌詩。之後,他堅持要離家前往湘鄉接受更加高等的教育,開拓更為廣闊的天地。這與固執守舊的父親發生了嚴重的衝突,在這種形勢下,他改動了這首詩的幾個字,而後呈給父親。

首詩是少年毛澤東走出鄉關、奔向外麵世界的宣言書,從中表明了他胸懷天下、誌在四方的遠大抱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