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

[宋代] 張先 [简体]

龍頭舴艋吳兒競,筍柱秋千遊女並。芳洲拾翠暮忘歸,秀野踏青來不定。
行雲去後遙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靜。中庭月色正清明,無數楊花過無影。

標簽: 寒食節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吳地的青少年在江上競賽著小龍船,遊春少女們成對地蕩著竹秋千。有的在水邊采集花草天晚依舊留連。秀美郊野上踏青的人往來牽如蟻線。
遊女們走了遠山逐漸昏暗,音樂停下庭院顯得寂靜一片。滿院子裏月光清朗朗的,隻有無數的柳絮飄過得無影也無羈絆。

注釋
乙卯:指宋神宗熙寧八年(1075)。
吳興:即今浙江湖州市。
寒食:即寒食節,在清明節前二日,古人常在此節日掃墓、春遊。
舴艋(zé měng):形狀如蚱蜢似的小船。
吳兒:吳地的青少年。
競:指賽龍舟。
筍柱:竹竿做的柱子。
並:並排。
拾翠:古代春遊。婦女們常采集百草,叫做拾翠。
秀野:景色秀麗的郊野。
踏青:寒食、清明時出遊郊野。
來不定:指往來不絕。

賞析

這是一首富有生活情趣的遊春與賞月的詞。

上片通過一組春遊嬉戲的鏡頭,生動地反映出古代寒食佳節的熱鬧場麵。

“龍頭舴艋吳兒競,筍柱秋千遊女並。”這裏有吳地青年的龍舟競渡的場景,有遊女成雙成對笑玩秋千的畫麵。詞一開頭,不但寫出了人數之眾多,而且渲染了氣氛之熱烈。歡聲笑語,隱約可聞。著一“競”字既寫出了劃槳人的矯健和船行的輕疾,又可以想見夾岸助興的喧天鑼鼓和爭相觀看的男女老少。“芳洲拾翠暮忘歸,秀野踏青來不定。”這裏有芳洲采花、盡興忘歸的剪影,有秀野踏青,來往不絕的景象。

創作背景

這首詞此詞作於宋神宗熙寧八年(1075),歲次乙卯,退居故鄉吳興的張先度過了他人生的第八十六個寒食節,寫下了這首詞。

參考資料:
1、徐德琳,李紅梅.《曆代詞選》.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5:70
2、江蘇省政協文史委員會.《我見青山多嫵媚——人與自然主題曆代詩詞選》.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9: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