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雨二首

[宋代] 蘇軾 [简体]

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
臥聞海棠花,泥汙燕支雪。
暗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病起頭已白。

春江欲入戶,雨勢來不已。
小屋如漁舟,濛濛水雲裏。
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濕葦。
那知是寒食,但見烏銜紙。
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裏。
也擬哭途窮,死灰吹不起。

譯文及注釋

譯文
自從我來到黃州,已度過三個寒食時際。
年年愛惜春光想將它挽留,春天自管自歸去不容人惋惜。
今年又苦於連連陰雨,綿延兩個月氣候蕭瑟一如秋季。
獨臥在床聽得雨打海棠,胭脂樣花瓣像雪片凋落汙泥。
造物主把豔麗的海棠偷偷背去,夜半的雨真有神力。
雨中海棠仿佛一位患病的少年,病愈時雙鬢斑白已然老去。

春江暴漲仿佛要衝進門戶,雨勢凶猛襲來似乎沒有窮已。
我的小屋宛如一葉漁舟,籠罩在濛濛水雲裏。
空空的廚房煮著些寒菜,潮濕的蘆葦燃在破灶底。
哪還知道這一天竟然是寒食,卻看見烏鴉銜來燒剩的紙幣。
天子的宮門有九重,深遠難以歸去,祖上的墳塋遙隔萬裏不能吊祭。
我隻想學阮籍作窮途痛哭,心頭卻似死灰並不想重新燃起。

賞析

第一首借寒食前後陰雨連綿、蕭瑟如秋的景象,寫出他悼惜芳春、悼惜年華似水的心情。詩人對海棠情有獨鍾,並多次在詩中借以自喻,其《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貴也》一詩中說:“陋邦何處得此花,無乃好事移西蜀?”且對自己與花“天涯流落俱可念”的共同命運,發出深深歎息。這首詩後段對海棠花謝的歎惋,也正是詩人自身命運的寫照。

他對橫遭苦雨摧折而凋落的海棠,以“何殊病少年,病起頭已白”的絕妙比喻,正是對自己橫遭政治迫害、身心受到極大傷害的命運的借喻。

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於元豐五年(1082年)三月寒食節。東坡依然處境艱難,生活淒涼。心情孤鬱。經過險惡的政治鬥爭和牢獄的折磨,東坡的個性收斂了許多。這兩首詩充分表現了這種心境平和之後的無奈和絕望。

參考資料:
1、孫凡禮 劉尚榮.蘇軾詩詞選:中華書局,2005: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