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發石頭上烽火樓詩

[南北朝] 謝朓 [简体]

徘徊戀京邑,躑躅躧曾阿。
陵高墀闕近,眺迥風雲多。
荊吳阻山岫,江海含瀾波。
歸飛無羽翼,其如別離何。

標簽: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留戀京城,還在京城徘徊,腳步因重迭的山停止不前。
登上石頭山高處看皇宮,感到皇宮很近,眺望遠方風起雲湧。
荊、吳遠方都被高山擋住視線,江河湖海都波濤洶湧。
空中飛回又恨身無羽翼,象這樣的別離之情怎麽受得了。

注釋
將發:即將出發。
石頭:山名,在今南京市西長江邊。
烽火樓:利用煙和光來報警而建造的高樓。
踟躕(chí chú):住足不進的樣子。
躧(xǐ):鞋,這裏作踏解。
曾阿:同“層阿”,重迭的山。
墀闕(chíquè):是指宮殿。墀,即丹墀,指宮殿的紅色台階。闕,指宮殿門左右對峙的一對高建築物。
荊:荊州,今湖北、湖南一帶。因湖北刺山而得名。
吳:今江蘇、浙江、安徽一帶。

創作背景

齊武帝永明八年(490年)八月,任隨郡王蕭子隆為荊州刺史。明年,謝眺跟隨王去荊州上任。臨走時登上京都建康西首的石頭山上的烽火樓,因感而發,寫成此詩。

參考資料:
1、王克儉主編.謝脁江淹詩詞選:海南國際新聞出版中心,2010:52
賞析

這首詩開頭兩句吟後頓覺一種惆悵憂傷的氣氛透入心扉,眼前仿佛看到這樣一位青年,他滿麵愁容,步履遲疑地走出京城,向著江邊的山上一步一步地往上踏行。他之所以“徘徊”,“躑躅”,是因為他對“京邑”“戀”念極了。“戀京邑”為一篇中要領。

“陵高墀闕近,眺迥風雲多”。皇宮在京邑中,是詩人日常出沒之處。建康為東吳、東晉古都,古跡勝景不勝枚舉。詩人登上烽火樓,既沒有放眼江天山野,一抒久處“墀闕”之懷,也沒有憑吊陳跡,發思古之幽情,而是首先回首俯視“墀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