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餘於女王城東禪莊院

[宋代] 蘇軾 [简体]

十日春寒不出門,不知江柳已搖村。
稍聞決決流冰穀,盡放青青沒燒痕。
數畝荒園留我住,半瓶濁酒待君溫。
去年今日關山路,細雨梅花正斷魂。

標簽: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初春的嚴寒裏,十天來我未曾走出家門,不知道江邊柳絲,已搖曳著新的青春。
漸漸聽到山穀中流冰融化的聲音,原野上一望無際的新草,遮沒了燒過野火的舊痕。
幾畝荒僻的田園留我在這兒居住,半瓶渾濁的老酒等待友人來溫。
去年今日我走在關山道路,細雨中梅花開放正暗自斷魂。

注釋
岐亭:在今湖北麻城西南,蘇軾在黃州期間時常往遊。潘、古、郭:蘇軾黃州新友,指潘大臨(一說為潘丙,大臨之叔)、郭遘、古耕道三人。女王城:《東坡誌林》卷四《黃州隋永安郡》條:“今黃州都十五裏許有永安城,而俗謂之女王城。”一說為楚王城的訛音。東禪莊院:即定惠院。
稍:猶“漸”。

賞析

首聯寫春天來得很快,因“春寒”,僅僅十天不出門,而江邊柳樹已一片嫩綠。“江柳已搖村”的“搖”字很形象,活畫出春風蕩漾、江柳輕拂的神態。

頷聯進一步描寫春景。關於決決,盧綸《山店》有“決決溪泉到處聞”之句。關於冰穀,柳宗元《晉問》:“雪山冰穀之積,觀者膽掉。”穀中尚有冰,說明是早春。早春溪流甚細,故冠以“稍聞”二字,用詞精確。青青,新生野草的顏色。後句說青青新草覆蓋了舊有燒痕。冠以“盡放”二字,更顯得春意盎然。

創作背景

蘇軾於元豐三年(1080)赴黃州貶所途中,過春風嶺,正是梅花凋謝的時候,曾作《梅花二首》;過岐亭,遇故友陳慥。這次去岐亭訪陳慥,正好時隔一年,景色依舊,想到前一年的淒涼境況,蘇軾感慨萬端,寫下了這首著名的詩篇。

參考資料:
1、霍鬆林 等.宋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407-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