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離亂後,長大一相逢。
問姓驚初見,稱名憶舊容。
別來滄海事,語罷暮天鍾。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幾重。
譯文
在社會動亂中離別了十年後,竟然在長大成人時意外相逢。
初見不相識還驚問名和姓,稱名後才想起舊時的麵容。
說不完別離後世事的變化,暢談停止時已聽到黃昏寺院的鳴鍾。
明日你又要登上巴陵古道,秋山添憂愁不知又隔幾重?
注釋
外弟:表弟。言別:話別。
十年離亂:在社會大動亂中離別了十年。離亂:一作“亂離”。
一:副詞。可作“竟然”或“忽而”解。
“問姓”兩句:“問姓”與“稱名”互文見義。
別來:指分別十年以來。來,後也。滄海事:比喻世事的巨大變化,有如滄海變桑田,桑田變滄海那樣。
語罷:談話停止。暮天鍾:黃昏寺院的鳴鍾。
巴陵:即嶽州(治今湖南省嶽陽市),即詩中外弟將去的地方。
此詩描寫了詩人同表弟在亂離中不期而遇而又匆匆話別的傷感場麵,抒發了真摯的至親情誼和人生聚散離合無定的感慨,從側麵反映了動亂給人們帶來的痛苦。全詩用凝煉的語言,白描的手法,生動的細節,典型的場景,層次分明地再現了社會動亂中人生聚散的獨特一幕,具有強烈的生活真實感。
“十年離亂後,長大一相逢”,開門見山,介紹二人相逢的背景。這裏有三層意思:一是指出離別已有十年之久。二是說明這是社會動亂中的離別。它使人想起,發生於李益八歲到十六歲時的安史之亂及其後的藩鎮混戰、外族入侵等戰亂。三是說二人分手於幼年,“長大”才會麵,這意味著雙方的容貌已有極大變化。他們長期音信阻隔,存亡未卜,突然相逢,頗出意外。句中“一”字,表現出這次重逢的戲劇性。
此詩當作於安史之亂之後的藩鎮割據時期。唐代自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寶十四年)爆發安史之亂,至公元763年(唐代宗廣德元年)結束,旋即大大小小的戰爭時斷時續,一直延續到唐順宗永貞元年(公元785年)才大體告一段落,曆時三十年。此詩就是在這種動亂的社會背景下創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