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律·挽戴安瀾將軍

[近現代] 毛澤東 [简体]

外侮需人禦,將軍賦采薇。
師稱機械化,勇奪虎羆威。
浴血東瓜守,驅倭棠吉歸。
沙場竟殞命,壯誌也無違。

標簽: 悼亡
譯文及注釋

譯文
來自國外的侮弄需要人去抵擋,戴安瀾將軍受命於危難之中,率部遠征,用自己的行動譜寫了一曲抗日的《采薇》詩篇。
戴安瀾將軍所率領的200師靠英勇善戰,勇敢頑強,大滅了日本帝國主義的威風。
東瓜之戰中,將軍率領將士浴血奮戰,終於堅守住了東瓜重鎮,又在棠吉之戰中,率領將士從日寇手中奪回了棠吉。


一代抗日英傑竟然命喪緬北戰侵,將軍雖壯誌未酬,卻用自己年輕的生命實踐了自己的淩雲壯誌,死得其所,死而無憾。

創作背景

1942年5月,戴安瀾的部隊從緬甸撤退回國途中遭到敵人伏擊,戴安瀾被流彈擊中不幸於5月26日殉國。同年秋。戴安瀾將軍追悼會在廣西全州舉行。中央領導人毛澤東特送挽詩,這首詩根據1943年戴安瀾將軍追悼會挽聯挽詩登記冊刊印。另題為“海鷗將軍千古”。

參考資料:
1、李曉琳、唐名剛.毛澤東詩詞鑒賞.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第139~140頁
賞析

“外侮需人禦,將軍賦采薇。”首聯二句,直書事始,即從戴安瀾將軍率所部入緬甸遠征抗日寫起。兩句是因果關係。國難當頭,拄危急需棟梁;驍將受命,慷慨即赴疆場。詩人一落筆便將被挽者的高大形象安置在民族反侵略戰爭的大背景中,凜然正氣,遂爾籠罩全篇。“賦采薇”三字,用遠征赴敵的古典,精切不移,於敘事則有雍容不迫之氣度,於行文則有淵雅流麗之風致。

“師稱機械化,勇奪虎羆威。”頷聯二句,守律對仗,突出戴安瀾將軍所轄之第二○○師的軍威。上句言其裝備之精良,扣住其師為機械化部隊的特點。不過,武器雖然很重要,但戰爭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因素還是人,故下句緊接著就強調該師將士之勇猛,筆意十分周至,且體現了唯物辯證法的觀點,見識甚為高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