摽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實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頃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謂之。
譯文
梅子落地紛紛,樹上還留七成。想要求娶我的兒郎,請不要耽誤良辰。
梅子落地紛紛,枝頭隻剩三成。想要求娶我的兒郎,到今兒切莫再等。
梅子紛紛落地,收拾要用簸箕。想要求娶我的兒郎,快開口莫再遲疑。
注釋
摽(biào):一說墜落,一說擲、拋。有:語助詞。
七:一說非實數,古人以七到十表示多,三以下表示少。或七成,即樹上未落的梅子還有七成。
庶:眾多。士:未婚男子。
迨(dài):及,趁。吉:好日子。
今:現 在。
頃筐:斜口淺筐,猶今之簸箕。塈( jì或qì):一說取,一說給。
謂:一說聚會;一說開口說話;一說歸,嫁。
這是一首委婉而大膽的求愛詩。《摽有梅》作為先民的首唱之作,質樸而清新,明朗而深情。
此篇的詩旨、詩藝和風俗背景,前人基本約言點出。《毛詩序》曰:“《摽有梅》,男女及時也。召南之國,被文王之化,男女得以及時也。”“男女及時”四字,已申明詩旨;後數語乃經師附會,應當略去。《周禮·媒氏》曰:“仲春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也,奔者不禁。若無故而不用令者,罰之。司男女之無夫家者而會之。”明白了先民的這一婚戀習俗,對這首情急大膽的求愛詩,就不難理解了。
根據《周禮媒式》記載,先秦時代,在召南地區,每逢仲春之時,當地的媒官便讓未結婚的大齡青年去幽會。本詩應當是青年女子在類似三月三這樣的男女自由相會的集體狂歡中吟唱的歌曲,目的是為了吸引異性的注意,以尋覓幽會的伴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