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月亭前樺燭香,龍門閣上馱聲長。
亂山古驛經三折,小市孤城宿兩當。
晚歲猶思事鞍馬,當時那信老耕桑。
綠沉金鎖俱塵委,雪灑寒燈淚數行。
譯文
那年赴南鄭時,江月館的華燭散發出陣陣的油脂香,
龍門閣棧道上的騾馬傳送出悠悠的鈴鐺響。
我曾經過那亂山中的古驛三折,
投宿在孤城小縣的兩當。
我雖然年老還想上馬殺敵衝向沙場,
當年在南鄭、散關從軍時怎會想到終老田桑?
長久不用的綠沉槍,鎖子甲都積滿了塵土灰沙,
對著雪灑昏燈寒夜長,仰天歎氣淚落一行又一行!
注釋
①江月亭:亭名,在四川廣元小益道中。樺燭:用樺樹皮作的燭。
②龍門閣:在今廣元市北。
③三折:即三折鋪,在夔州(今重慶市奉節縣)至梁山(今屬四川)道中。
④兩當:今甘肅兩當縣。
⑤鞍馬:這裏指上戰場殺敵。
⑥耕桑:農事。代指田園閑居生活。
⑦綠沉金鎖:軍人用的綠沉槍和黃金鎖子甲。代指從軍打仗的生涯。
這首詩作於宋寧宗慶元三年(1197)冬,陸遊七十三歲,閑居山陰。在夜晚對著雪灑昏燈,思緒紛飛,寫下了這首詩。
詩從遠處落筆,開篇便是憶舊。前四句詩在寫法上有幾點值得體味:第一,句式靈活。首聯中的地名放在句首,頷聯中的地名便放在句尾;第二,景與事相容,然亦各有輕重隱顯之別。首聯偏於繪景,“事”則是暗寓其中;頷聯以敘事為主,然而“亂山古驛”、“小市孤城”,卻也是筆墨如花;第三,散而不散。
這四句詩寫了四個不同的地點、景象、事件,然而其中活動著同一個人物,即詩人自己,貫穿著同一個內容,那便是二十幾年前詩人從戎南鄭。所以,隻要將人物與背景融入到詩中,就感到它們猶如一氣嗬成的四個鏡頭,而且似乎隻有這樣,才能酣暢淋漓地描繪出“憶昔輕裝萬裏行,水郵山驛不論程。”的生活與氣概。同時,還可以體會到那些不斷閃過的鏡頭中,所包含的幽美抒情的已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