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易水送人 / 於易水送別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標簽: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在這個地方荊軻告別燕太子丹,壯士悲歌壯氣,怒發衝冠。
昔日的英豪人已經長逝,今天的易水還是那樣的寒冷。

注釋
易水:也稱易河,河流名,位於河北省西部的易縣境內,分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為戰國時燕國的南界。燕太子丹送別荊軻的地點。《戰國策·燕策三》:“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
此地:原意為這裏,這個地方。這裏指易水岸邊。
別燕丹:指的是荊軻作別燕太子丹。
壯士:意氣豪壯而勇敢的人;勇士。這裏指荊軻,戰國衛人,刺客。

賞析

唐高宗儀鳳三年(678),駱賓王以侍禦史職多次上疏諷諫,觸忤武後,不久便被誣下獄。儀鳳四年(679)六月,改元調露(即調露元年),秋天,駱賓王遇赦出獄。是年冬,他即奔赴幽燕一帶,側身於軍幕之中,決心報效國家。《易水送別》一詩,大約寫於這一時期。

從詩題上看。這是一首送別詩。從詩的內容上看,這又是一首詠史詩。詩人在送別友人之際,發思古之幽情,表達了對古代英雄的無限仰慕,從而寄托他對現實的深刻感慨,傾吐了自己滿腔熱血無處可灑的極大苦悶。

鑒賞二

此詩描述作者在易水送別友人時的感受,並借詠史以喻今。前兩句通過詠懷古事,寫出詩人送別友人的地點;後兩句是懷古傷今之辭,抒發了詩人的感慨。全詩寓意深遠,筆調蒼涼。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道出詩人送別友人的地點。“壯士發衝冠”用來概括那個悲壯的送別場麵和人物激昂慷慨的心情,表達了詩人對荊軻的深深崇敬之意。此時在易水邊送別友人,想起了荊軻的故事,這是很自然的。但是,詩的這種寫法卻又給人一種突兀之感,它舍棄了那些朋友交往、別情依依、別後思念等等一般送別詩的常見的內容,而是芟夷枝蔓,直入史事。

創作背景

公元678年(唐高宗儀鳳三年),駱賓王以侍禦史職多次上疏諷諫,觸忤武後,不久便被誣下獄。第二年秋遇赦出獄。冬,奔赴幽燕一帶,側身於軍幕之中,決心報效國家,此詩大約寫於這一時期。

參考資料:
1、張國舉 等.唐詩精華注譯評.長春:長春出版社,2010: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