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聞李供奉,長嘯獨登樓。
此地一垂顧,高名百代留。
白雲海色曙,明月天門秋。
欲覓重來者,潺湲濟水流。
譯文
我聽說從前李白曾獨自登上這樓台,吟詠詩作。
他一來到這裏,此地和他的大名就一起百代流傳。
白雲悠悠,海上霞光映照,明月皎潔升起,秋色宜人。
潺湲的濟水流淌,盡閱古今,卻是再找不到那曾來過的人了。
注釋
太白樓:在今山東濟寧。濟寧,唐為任城。李白曾客居其地,有《任城縣廳壁記》、《贈任城盧主簿》詩。相傳李白曾飲於樓上。唐鹹通中,沈光作《李白酒樓記》,遂名於世。後世增修,曆代名流過此,多有題詠。
李供奉:即李白。
嘯:撮口發出悠長清越的聲音。這裏指吟詠。
垂顧:光顧,屈尊光臨。
曙:黎明色。天門,星名。屬室女座。此指天空。
潺湲(chān yuán):水緩緩流動貌。
這首詩大約作於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此時王世貞在北京任刑部員外郎,借出差機會回太倉探親,這年秋天,從運河乘船北上,途經濟寧州(今山東濟寧),登太白樓,因有此作。
此時王世貞與李攀龍主盟文壇,名重天下。登太白樓,追尋前朝天才詩人的足跡,心中有很多感想。所以,詩的一開頭就寫當年李白登樓情景:“昔聞李供奉,長嘯獨登樓。”不稱“李太白”而稱“李供奉”,稱李白剛剛去職的官銜,這就巧妙地交代了李白登樓的時間和背景,李白到山東任城,是在任翰林供奉之後,並說明他雖然被“賜金放還”,卻滿不在乎,照樣地縱情詩酒,放浪山水之間。
“長嘯獨登樓”,“長嘯”是魏晉時代阮籍嵇康的名士風度撮口發出悠長情越的聲普。這個細節描寫,突出了李白的瀟灑風神。一個“獨”字,更寫出其超逸不群和“眼高四海空無人”的氣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