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酬李判官使院即事見呈

[唐代] 岑參 [简体]

公府日無事,吾徒隻是閑。
草根侵柱礎,苔色上門關。
飲硯時見鳥,卷簾晴對山。
新詩吟未足,昨夜夢東還。

標簽: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公府之中每日無事可辦,我們同僚隻是覺得清閑。
野草根根紮到柱下基石,青苔片片已將大門爬滿。
硯水之中時而掠過鳥影,卷起簾子麵對青天群山。
新的詩作至今尚未吟成,昨天夜間又在夢中東還。

注釋
李判官:指當時封常清幕下判宮李棲筠。使院:即北庭節度使的官署。
公府:即岑參及其同僚的辦公處。
柱礎:柱子的基石。
門關:門閂。
飲硯(yàn):鳥影掠過,如飲硯水。
東還:東歸。詩人在西北邊塞,故雲。

創作背景

唐天寶十三載(754年),詩人赴北庭都護府任職於封常清軍幕,這首詩即是與同僚李棲筠的酬和之作。當時值封常清受降回軍之後,北庭一帶暫時安定無事。這首詩所寫的就是這期間幕府中閑靜的生活。

參考資料:
1、高光複.高適岑參詩譯釋: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4:240-242
賞析

詩的首聯中“日無事”、“隻是閑”從兩個方麵點出“閑”字。“日”、“隻”都對“閑”加以強調。“閑”是此詩所寫的主要內容,也是此詩的基本情調,以疏談的筆調引起全詩。

詩的中間四句用公府所見所聞的景物寫閑靜生活和閑適情調。“草根侵柱礎,苔色上門關”,這兩句寫公府之內景物。無人頻繁往來,以致野草滋生、青苔蔓延,可見“公府日無事”,而詩人得以有足夠時間對柱礎間的草根、門關上的苔色作細致觀察,可見“吾輩隻是閑”這兩句上句從形著筆,下句從色落墨,一“侵”一“上”,寫出草根、青苔潛移默化的發展形態,刻畫極細致入微。“飲硯時見鳥,卷簾晴對山,”這兩句寫公府之外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