鷓鴣天·一點殘紅欲盡時

一點殘紅欲盡時。乍涼秋氣滿屏幃。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
調寶瑟,撥金猊。那時同唱鷓鴣詞。如今風雨西樓夜,不聽清歌也淚垂。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我獨自守一盞殘燈,燈已快要燃盡,天乍涼,秋氣充塞羅帷和銀屏,三更雨點點灑上梧桐,一葉葉、一聲聲,都是離別的哀音。
那時,我和她相對調弄寶瑟,撥動爐中溫馨的沉水香,同聲齊唱《鷓鴣詞》,曾是多麽歡欣。如今,孤寂地在這西樓,當此風雨淒淒的暗夜,不聽清歌也悲淚難禁。

注釋
殘紅:此指將熄滅的燈焰,也有版本作殘釭(gāng)。
屏幃:屏風和帷帳。
調:撫弄樂器。寶瑟:瑟的美稱。
金猊(ní):獅形的銅製香爐。猊,狻猊(suān ní),即獅子。
西樓:指作者住處。

鑒賞

孫競稱周紫芝的《竹坡詞》“清麗婉曲”。這首《鷓鴣天》可以安得上這個評語。詞中以今昔對比、悲喜交雜、委婉曲折而又纏綿含蓄的手法寫雨夜懷人的別情。上片首兩句寫室內一燈熒熒,燈油將盡而燈光轉為暗紅,雖說是乍涼天氣未寒時,但那淒清的氣氛已充溢在畫屏幃幕之間。這裏從詞人的視覺轉到身上的感覺,將夜深、燈暗而又清冷的秋夜景況渲染托出。

“梧桐”二句,寫出詞人的聽覺,點出“三更秋雨”這個特定環境;此係化用溫庭筠《更漏子》下片詞意:“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溫詞直接寫雨聲,間接寫人,這首詞亦複如此。這秋夜無寐所感受到的別離之悲,以雨滴梧桐的音響來暗示,能使人物在特定環境中的感受更富感染力量。

鑒賞二

周紫芝喜歡晏幾道的詞,因此多有模仿。這首《鷓鴣天》不僅在寫作手法和詞境上與晏幾道詞相近,而且題材也是晏幾道寫得最多的“憶別歌女”主題。詞中以今昔對比、悲喜交雜、委婉曲折而又纏綿含蓄的手法寫雨夜懷人的別情。

詞從室內環境寫起,“一點殘紅欲盡時,乍涼秋氣滿屏帷”,點染出清寂的氛圍。夜闌人靜時分,油燈將枯,燈火將殘,“殘紅欲盡”,夜晚也即將過去,而人尚未入睡,室內滿是“乍涼”的“秋氣”。“乍涼”是人對周圍環境的感受,“滿屏帷”則進一步強化了人對“涼”的體認。涼意本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人之所以感覺滿室生寒,是因為人滿懷淒涼愁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