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麵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裏一青螺。(山水翠 一作:山水色)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麵風平浪靜,猶如未磨的銅鏡。
遠遠眺望洞庭湖山水蒼翠如墨,恰似白銀盤裏托著青青的田螺。

注釋
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湖光:湖麵的波光。兩:指湖光和秋月。和:和諧。指水色與月光互相輝映。
潭麵:指湖麵。鏡未磨:古人的鏡子用銅製作、磨成。這裏一說是湖麵無風,水平如鏡;一說是遠望湖中的景物,隱約不清,如同鏡麵沒打磨時照物模糊。
山水翠:也作“山水色”。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白銀盤:形容平靜而又清的洞庭湖麵。白銀:一作“白雲”。

鑒賞

詩中描寫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優美景色。微波不興,平靜秀美,分外怡人。詩人飛馳想像,以清新的筆調,生動地描繪出洞庭湖水寧靜、祥和的朦朧美,勾畫出一幅美麗的洞庭山水圖。表現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也表現了詩人壯闊不凡的氣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詩從一個“望”字著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鏡”,是近望所見;“洞庭山水”、“猶如青螺”,是遙望所得。雖都是寫望中景象,差異卻顯而易見。近景美妙、別致;遠景迷瀠、奇麗。潭麵如鏡,湖水如盤,君山如螺。銀盤與青螺相映,明月與湖光互襯,更覺情景相容、相得益彰。詩人筆下的君山猶如鑲嵌在明鏡洞庭湖上一顆精美絕倫的翡翠,令人美不勝收。其用詞也極精到。

創作背景

《望洞庭》作於長慶四年(824年)秋。劉禹錫被貶南荒,二十年間去來洞庭,據文獻可考的約有六次。其中隻有轉任和州這一次,是在秋天。而此詩則是這次行腳的生動紀錄。

參考資料:
1、周篤文 高誌忠 等.唐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851-852
簡析

這是詩人遙望洞庭湖而寫的風景詩,明白如話而意味雋永。第一句從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寫起,表現湖麵的開闊廖遠,這應該是日暮時分的景象,天還沒黑但月亮已經出來,如果天黑就看不出兩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鏡子的比喻表現夜晚湖麵的平靜,因為太陽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鏡子沒磨時光澤暗淡的樣子。第三句寫遠望湖中君山翠綠的色彩,這裏的“山水”實際隻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屬於古代漢語中“偏義複詞”的用法。

第四句再用一個比喻,將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擱在白銀盤子裏的青螺。全詩純然寫景,既有描寫的細致,又有比喻的生動,讀來饒有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