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亭夜月送別二首

[唐代] 王勃 [简体]

江送巴南水,山橫塞北雲。
津亭秋月夜,誰見泣離群?

亂煙籠碧砌,飛月向南端。
寂寞離亭掩,江山此夜寒。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長江遠遠地送走了從巴南來的流水,大山橫亙,仿佛嵌入了塞北的雲層。
秋天明月夜,在這渡口亭子裏,誰見過在離別時哭哭啼啼的呢?

亂糟糟的煙霧籠罩著青綠的台階,高高的月亮照耀著江亭的南門。
離亭的門關閉著,周圍寂靜無聲;今夜裏大江與高山都顯得那麽淒涼。

注釋
巴南:地名,在今重慶市。
橫:橫亙。
塞北:指長城以北。亦泛指我國北邊地區。
津亭:古在渡口建亭,供旅客休息。津,渡口。
泣:哭泣。
離群:離開同伴。
亂煙:淩亂的煙霧。
籠:籠罩。
碧砌:青石台階。
飛月:懸在高空的月亮。
掩:掩蓋,掩映。
江山:江水和高山。

創作背景

這首詩寫於總章二年(669年)到鹹亨二年(671年)之間,可以與《別人四首》、《秋江送別二首》等江邊送別詩相互參證,都是王勃旅居巴蜀期間所寫的客中送客之作。

參考資料:
1、蕭滌非 等.唐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23-24頁
鑒賞

在王勃的《王子安文集》中,可以與上麵這首詩參證的江邊送別詩,有《別人四首》、《秋江送別二首》等,都是他旅居巴蜀期間所寫的客中送客之作。

兩詩合看,大致可知寫詩的背景,即送客之地是巴南,話別之所是津亭,啟行之時是秋夜,分手之處是江邊,而行人所去之地則可能是塞北,此一去將有巴南、塞北之隔。

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選錄了兩首中的第一首,但就兩詩比較而言,其實以第二首為勝。第一首詩最後用“誰見泣離群”一句來表達離情,寫得比較平實淺露,缺乏含蓄深婉、一唱三歎的韻味,沈德潛也不得不指出其用意“未深”;而在寫景方麵,“山橫塞北雲”一句寫的是千裏外的虛擬景,沒有做到與上下兩句所寫的當前實景水乳交融,形成一個完美和諧的特定境界,因而也不能與詩篇所要表達的離情互為表裏,收到景與情會的藝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