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徑入丹壑,鬆門閉青苔。
閑階有鳥跡,禪室無人開。
窺窗見白拂,掛壁生塵埃。
使我空歎息,欲去仍裴回。
香雲徧山起,花雨從天來。
已有空樂好,況聞青猿哀。
了然絕世事,此地方悠哉!
石徑入丹壑,鬆門閉青苔。
閑階有鳥跡,禪室無人開。
窺窗見白拂,掛壁生塵埃。
使我空歎息,欲去仍裴回。
香雲徧山起,花雨從天來。
已有空樂好,況聞青猿哀。
了然絕世事,此地方悠哉!
譯文
石徑丹壑,鬆木門緊閉,地上長青苔。
閑階上滿是鳥跡,敲敲禪室無人開。
從窗戶窺見白拂塵,掛在牆壁上生滿塵埃。
使我空自歎息,想離去又不願意,猶豫徘徊。
芳香的雲彩遍山而起,鮮花如雨從天上飛來。
空中傳來美妙的天籟,卻又聽到青猿的哀鳴。
很明顯,要了絕世事,這個地方最悠哉。
注釋
⑴裴回,即“徘徊”。
⑵《華嚴經》:樂音和悅,香雲照耀。徧,同“遍”。
⑶《楞嚴經》:即時天雨百寶蓮花,青黃赤白,間錯粉糅。
詩中訪友詩的套路展現出了散文化傾向。詩的前六句是一種明快流程的交代:徑——壑——門——階——室——窗——壁。談不上行雲流水,卻能窺見這首詩的門戶:乍看起來,不覺得有什麽問題,辭章搭配得體,步履從容,但揣度二三,就為這筆清晰的流水賬而歎息,怪它沒有更豐富的詩意進項。
但這種責怪,並不殃及散文化傾向,對散文化現象需要一次又一次關乎價值觀的認識;散文化的感覺跟一首詩有頭有尾進行某種敘事的憧憬有關,這首詩在較短的篇幅內寄情於一樁事情的脈絡而非關於這件事的激情,就極有可能顯示出散文化的特征。